《华尔街:野心不眠》
王勇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年6月版
■周松芳
近年来,笔者的关注点转向海外华人华侨的日常生活,因而多有涉猎相关著述文献,虽侧重于晚清民国,也及于当代,然而名作佳篇不多,且往往流于浮泛或猎奇。这大概也是人们至今还津津乐道上世纪那部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主要原因吧。
近见江苏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王勇自传《华尔街:野心不眠》,笔者以为,此书可名之为《上海人在华尔街》。
《北京人在纽约》的主人公王启明是一名大提琴手,到了纽约,卖艺无门,只得进餐馆打工,然后靠织毛衣发了财。这与传统的中国人在美国靠三把刀(菜刀——开餐馆、剪刀——开洗衣房、剃刀——开理发店)立身发家并无多少本质的区别。
《华尔街:野心不眠》则大不相同。传主王勇出生于中国最富海外贸易与交往基因的上海一个中层干部之家,因向往成为外交官而发奋学习英语,并在恢复高考后成为上海外贸学院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在外贸部门和显赫的跨国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再以上海财经大学外贸专业教师的身份留学。而且,为了将来能留在美国,主人公在未见面女友及初见面准岳母的支持下,主动放弃公费留学,选择了自费留学。
告别新婚妻子到了美国后,王勇初期的艰难困苦大抵与其他人相仿,比如到餐馆打工等等。经过一番努力奋斗之后,他顺利考上著名的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应用经济系“硕博士生”班,师从发展经济学权威、诺贝尔奖提名者路丹教授,彼时颇有问鼎诺贝尔奖之志。与此同时,顺利申请到常青藤名校研究生资格的妻子,为了全力资助丈夫,竟主动放弃了学业。可是,在以足以获得两个硕士学位的学分拿到硕士学位之后,王勇中止深造,投身硅谷,从销售到创业,乘着中国经济起飞,特别是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分工的契机,使其旗下的“环球实业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达到拥有七家分公司并在华尔街上市的规模。王勇的“野心”或梦想,从当初的外交官、尔后的大学者,转成了亿万富翁。
然而,正是从硅谷到华尔街,“剧情跌宕起伏”,王勇遭到了因上市融资需要而引进的白人总经理和白人独董的算计。经过“殊死搏斗”,被“赶出”公司的王勇,最后也把白人总经理华生彻底踢掉,成功保住了自己仍为大股东的公司,并凭藉祖国内地的优势,奠定了新的腾飞的基石。
王勇在华尔街的经历,仿若商界《纸牌屋》故事,也使我们理解美国为何有反华尔街运动。他与白人总经理的斗争,更使我们对前不久著名企业家曹德旺在解雇一位美国高管时的遭际有更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王勇在海外异域的奋斗,在留学蜂起的今天,堪称绝佳的励志故事。他从硅谷到华尔街的经历,又是十分时尚的商界传奇。华人创始人和大股东与白人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斗争,则让人联想到长久以来或隐或显的种族与文化冲突。再加上他与杨铭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以及事业上的相伴相扶,凡此种种,《华尔街:野心不眠》几乎具备了一部很特别的好莱坞大片的所有要素和桥段。
当然,它远比普通的好莱坞大片更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力。因为这是传主王勇最真切最朴实的书写,最无世俗的传奇桥段,因而也最动人,最有传奇感染力。
王勇能把自己的经历写得如此动人心魄,恐怕与他的两位文坛好友刘荒田和李硕儒的“高参”有关。刘荒田是海外华文文学界的散文大家,李硕儒则是国内副刊界资深名编。尤其是刘荒田,正是以散文写传奇的高手。想来,友情所系,影响所及,这也在情理之中,亦为《华尔街:野心不眠》能获成功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