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莽画《茅盾肖像》
高莽画《茅盾与巴金》
■钟桂松
我国著名翻译家高莽先生(1926—2017)不久前去世。他九十一岁的人生,在翻译界外国文学编辑等方面留下了丰富业绩。其实,高莽先生是多面手,多才多艺,不仅在翻译方面有着卓越贡献,而且在其他艺术门类也有深厚造诣。他二十岁时,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保尔·柯察金》在全国各地上演,获得时人众多好评。高莽还是优秀的画家,他与一些著名作家有着很好的联系,保持着深厚友谊,他用画笔记录着他们之间的友谊。其中,他为文学巨匠茅盾画肖像,展示了他和茅盾之间多年的深厚友谊,堪称一则文坛佳话。
茅盾生前的肖像画并不多。最早是1940年茅盾在延安时,画家沈逸千为他画过一幅肖像,茅盾还签了名。当时茅盾夫妇应周恩来电召,即将离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去重庆,根据中央的安排,茅盾夫妇先到延安南门外的交际处住下,等待去重庆的汽车。在那里,茅盾认识了战地写生队队长沈逸千。沈告诉茅盾,他已为毛泽东、朱德、贺龙等中共领袖画了不少肖像,也想为茅盾画一幅。茅盾说好啊,于是他当场为茅盾画了一幅肖像,并请茅盾在肖像画上签名。两年后,茅盾在桂林又见沈逸千,沈请茅盾参观他的画展,并送茅盾一幅两年前在延安画的茅盾肖像的照片。这是流传下来的茅盾第一幅肖像画。
当年茅盾的第二幅肖像,是郁风在1942年12月画的。当时茅盾在桂林生活了大半年,在国民党政府反复邀请之下,经缜密考虑,茅盾决定去重庆。临行前,桂林文艺界朋友在月牙山设宴饯行,柳亚子、翦伯赞、田汉等人纷纷赋诗作词,为茅盾送行。画家郁风拿起画笔,在签名册上现场为茅盾画了一幅水墨造像,并写下“郁风敬写”的落款。
而作为与茅盾年龄相差三十岁的忘年交,高莽为茅盾画肖像的往事,在他们几十年的交往友谊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莽是苏联文学的翻译家。他1954年奉调北京中苏友好协会后,工作上有机会与茅盾认识并开始交往。据高莽回忆,他到北京后,在工作之余画了一幅《鲁迅》的油画。当时年轻的高莽想请文化部长沈雁冰(茅盾)提提意见,他觉得茅盾是鲁迅的战友,如果能听听茅盾对自己这幅油画的意见,不论肯定与否,“对我今后的创作都极有价值,是一生中难得的幸事。”
茅盾得知高莽的想法后,也想看看这幅油画。于是,高莽把油画《鲁迅》拍成照片专门送给茅盾。
高莽原以为茅盾公务繁忙 ,不会立即回信,“不料,几天后,我就收到了茅公的手书,从上至下,从左到右,写了整整三页……”高莽后来回忆说:“茅公的回信,使我喜出望外,更重要的是感受到茅公对一个青年文艺工作者的爱护与鼓励。”这大概是高莽与茅盾的第一次直接接触。
1959年,茅盾率团参加苏联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高莽作为翻译随团。当时代表团赠送苏联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一幅国画,在会议开幕前夕,代表团成员茅盾、老舍等人展开这幅国画欣赏时,老舍提议,在这幅国画上请茅盾题词,说明是中国作家代表团送给苏联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的。但是宾馆里没有文具,正好高莽带着绘画用具,他便给茅盾送上毛笔,茅盾在这幅国内著名画家画的国画上挥笔题词。后来在大会上,“茅公代表中国作家致词之后,便把这幅巨画在克里姆林宫的讲台上展开了,博得满堂与会者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是高莽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
粉碎“四人帮”后,文化界文艺界精神焕发,曾经门庭冷落的茅盾家里又热闹起来,一些老朋友身影常常出现在交道口南三条十三号的门口。
1977年2月初,高莽给好久不见的茅盾写了一封信,告知自己这些年来的一些情况。
2月9日,茅盾给高莽写了回信,信中道:“许久不知您的情况,忽得大函,知道您在外国文学研究所,真是喜出望外。”并且答应给高莽写个条幅。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高莽和茅盾重新联系上后的第一次通信。
此后,高莽常有机会陪同朋友去探望耄耋之年的茅盾。此时的茅盾正在写回忆录,逢人来看望,茅盾就利用一切机会询问过去认识的人和事,以核实自己回忆中的历史。这在高莽回忆茅盾的文章中多有提及。
茅盾家的客厅墙上有一幅油画。一次,高莽习惯性地欣赏这幅油画,茅盾见状便介绍说,这是当年波兰朋友送的。又问高莽是不是还在画油画?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茅盾很高兴。高莽后来专门送给茅盾一幅油画,茅盾看了后问高莽为何没有落款?高莽忙说,不好意思,把名字写在后面了。对此,高莽非常感慨:“茅公于这些细微处,处处表示了对对方的尊敬,常常使我深受感动。”
高莽与茅盾的来往越来越多。一次,聊到书法,茅盾说年纪大了,磨墨也很吃力。高莽便给茅盾送去一瓶书画用的墨汁。茅盾在1977年3月7日给高莽写信,其中写道:“前承惠书画用之墨汁,谢谢。一般墨汁着水漶化,我向来磨墨写字,写信则用一般墨汁,今知有此专用于书画之墨汁,就比磨墨方便了。”
不久,高莽带着刚完成的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战斗的组画去茅盾家里请教。高莽回忆道:“那次,我与妻子同去,茅公不像往常那样在自己的卧室外屋接见我,而是把我们让到一间客厅里。茅公让我把画陈列在他面前,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还说:‘没想到原作是这么小啊!’我一幅幅地给他介绍内容,老人听得十分入神,时而谈谈自己的想法。他说这项工作很重要,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中还有一些事迹应当画出来。他鼓励我一定要把这套组画画完。我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向他告辞。”
1977年秋,高莽和邹荻帆等人去茅盾家里探望。当时,高莽见两位老朋友在聊天,茅盾心情舒畅显得非常开心,神情也非常平和,便取出速写纸和笔,给他们画了几幅速写。后来,高莽又根据那天的速写,在元书纸上精心画了一幅茅盾水墨肖像,并把这幅神形兼备的画像寄给茅盾。茅盾收到后十分高兴,提笔在画上题诗一首:
风雷岁月催人老,
峻坂盐车未易攀。
多谢高郎妙化笔,
一泓水墨破衰颜。
茅盾题好以后,当天,即12月1日,十分郑重地给高莽写了一封信,告诉高莽“肖像画上题了一首歪诗,即以奉还,留作纪念”,同时关照高莽:“信未挂号,收到后盼赐复为祷。”后来这首诗正式发表时,第二句中的“未易攀”改为“亦自怜”,第三句中的“化”改为“花”。高莽说:“我没有‘妙化笔’,更没有资格接受茅公的感谢。但我确实是怀着真挚爱戴的感情来画老人的肖像的。茅公对画的评价过誉,足见他对晚辈的爱护与期望。”
高莽后来还画过茅盾与巴金交谈的速写,两位文学大师倾心交流的场景,同样神形兼备。
从茅盾和高莽的交往和肖像画题诗过程中,可见出一代文学巨匠对晚辈同事的爱护和鼓励,也可见出茅盾谦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