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眼》
孙颙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风眼》是一部以编辑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作为读书人和写作者,阅读书籍、了解作者、写作文章,早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人与语言接触磨合得多了,免不了多少会变得自我、边缘,乃至孤僻。语言的强大力量是以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渗透到人的思维和生活中去的,它对人生命状态的影响是无声无迹的。但编辑却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大部分要坐班,忙起来还要加班,他们一头要处理稿子和联系作者,一头还要过问书稿的装帧、印刷,甚至发行。在编辑那里,我们仿佛第一次发现书籍作为一个切实的物质实体的那个面向,它的生产过程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在出版业浸淫了几十年的老出版人、作家孙顒,对这个群体当然是了如指掌的。作为曾经的出版行业一把手,他是局内人;但作为写作者,他又是旁观者。这种可进可退的多重身份所带来的游刃有余,既可避免浮光掠影式的生涩,亦可免于过度用力而产生的坚硬。但描写编辑群体在我看来又有着极大的风险,虽然前有《编辑部的故事》这样颇具幽默色彩的情景喜剧,通过场景让大众对编辑们的工作环境有了感性认识,但从根本上说它没有过多触及编辑们的工作特征,而且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也不是通过其日常工作,而是戏剧化的语言及细节表现。事实上,编辑们的工作状态几乎是静止且沉默的。他们终日伏案,做的几乎都是案头工作;姓名又被置于作者和译者之后,如果不是出于特别的关注,普通读者基本不会去在意版权页内印出的编辑姓名。当然,随着出版社进一步的产业化,编辑所能做和需要做的也越来越多,甚至必须和营销发行部门一起承担书籍的宣传发行工作。这自然是对编辑综合能力的巨大考验。但本质上,编辑仍然是“幕后”工作者,是站在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中介方”。那么,一旦要将视线对准这个群体,就不能回避它本身所处的“灰色地带”。然而孙顒又同时认为,编辑应该是“杂家”,他的工作性质并不单纯,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比书的作者更有现实意识的。编辑们几乎都是知识分子出身,自身有过硬的专业背景,同时他们更需要面对复杂的现实局面,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为作者的创作搭建起一个物质的、社会的平台。
▲作家、出版人孙颙
孙顒用“风眼”这个题目来带动整部作品,显然蕴含了丰富的用意:作为风暴中心,“风眼”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但也正是这个位置,让它表现出异常的宁静与平和。静水流深,风平浪静之下的暗潮涌动既符合编辑的职业特征,也符合叙事的走向。在小说中,至少出现了三个层面的人物:首先是青年有为的专业编辑,他们业务能力过硬,对图书的编辑出版有着敏锐的嗅觉与独到的眼光,是这个行业的翘楚,比如秦含、牛鹭鹭、郭道海等人,他们是这部作品的中心人物;其次是以唐社长为代表的出版社的负责人,他们是出版事业的领头人,对风起云涌的局势的观测与对出版社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使他们具备全局性的眼光,同时,对待出版他们又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本身并没有脱离出版人的核心角色,可以说是作品人物关系网络中起到粘连作用的人物;第三层以魏书记为代表,他们虽处在出版业的外围,但作为核心政策的传达者和执行方,对整个出版业的发展又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虽然距离具体的出版行为最远,却是与出版业的复杂现状以及发展前景最有关系的一群人。通过对这三个层面人物的把握,作者不但勾勒出这个行业的总体状况,也揭示了它内在的错综复杂。
就对当代出版业状况整体上的把握而论,《风眼》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高度的囊括能力,在此之前鲜有这样的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看上去文本有着全景式多层次表现的气魄,但虚构作品自身的独特性又需要作者必须更多地关注个体命运和人物的内心。在如此多层次的群像刻画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各种戏剧性冲突是小说获得足够魅力的根本原因,而这背后也隐藏着作者一整套成熟的写作价值观。看得出,在这些形色各异的人物中,作者对郭道海这个人物是有所偏爱的。“风眼”在郭道海身上被赋予了更深一层的隐喻,它不但象征着谨慎、沉着、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更暗示了知识分子身上某种坚如磐石的人格魅力,一种无论经历什么狂风暴雨,亦不迷失自我的坚定。郭道海一开始并不是那么出彩,在一群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年轻编辑中间,他多少显得有些迂腐;与心思缜密、有远见韬略的中年领导层相比,又显得经验不足、胆识不够。但恰恰如此,文本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示他完整意义上的成长过程,并使他的性格特征逐渐丰满,成为小说中最为立体的一个人物。
所以,《风眼》同时也可被视为一部有关郭道海和以他为代表的当代年轻编辑的成长小说,这里头浓缩了孙颙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编辑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也寄托了他对年轻一辈最殷切的希望。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同行业的区隔也多少塑造了职业人各自的性格特质,它们是有一定偏向性的。编辑需要有专业素质,有夯实的学识基础,但同时也需要有认真做事的求实精神和不急躁冒进的性格涵养。如何体现出这并不易被察觉的幽微细密的种种,《风眼》完美呈现了孙颙驰骋出版界40余年的眼力、笔力和心力。虽然文本的叙事时间距今已过去了近30年,但透过小说,时代的风云莫测之下出版人内心的坚定仍如同一出并未散场的好剧,于当下一再上演。
作者:陈嫣婧
编辑制作:薛伟平
责任编辑:周怡倩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