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开国大典》
1949年初,接收的北平城令市委十分难堪:垃圾遍地、千疮百孔。当时北平市委和市政府已知道开国典礼极可能在此举行,他们绞尽脑汁,发起了一场又一场清洁运动。
1949年9月2日,周恩来批示“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虽然清除了垃圾,天安门城楼仍急需修缮,装饰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正面的两条字幅、城楼上的灯笼,都需要现做。画像、字幅都还容易解决,灯笼却令所有人为难。天安门城楼原有的六角宫灯,既小又破,落满灰尘,根本无法适应“张灯结彩”的政治任务。而被周恩来从20张设计图中一眼相中的大红灯笼,高2.23米,周长8.05米,只是一幅草图,但无人能制作。
由于需求特殊、设计要求高,天安门装饰的总负责人苏凡将任务交给了他最得力的两个助手:日本左翼画家小野泽亘(中文名肖野),还有投奔共产党的日本青年森茂。
苏凡的妻子是话剧《白毛女》的主人公扮演者田华,而小野泽亘是该剧的舞美设计,其设计给苏凡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两位日本人也是跟随中共多年的老朋友。19岁时,受日本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的《儷工船》影响,小野泽亘参加了日本无产者美术家同盟,很快成为左翼画家中的佼佼者。1939年,他来到北平,一直从事左翼宣传工作。1945年,中日战争结束,小野留在中国,成为晋察冀抗敌剧社的“台柱子”,其宣传画水平高超,多次受到《晋察冀日报》表扬。
小野的搭档森茂,比他小近10岁,14岁时来到中国丹东,受小野泽亘鼓舞留在中国。森茂曾任职《晋察冀日报》社的利民广告公司绘图部,“白毛女”牌香烟的商标就是由他绘制的。
▲天安门上的红灯笼
设计图被选中后,苏凡带着小野和森茂在北平城内四处寻找能制作的灯笼铺,但一无所获。最终,在一位70多岁的老匠人帮助下,他们决定在天安门城楼上自己制作。老匠人操作灯笼的主体部分,而“手板”(云头板)和“下房”(垂穗)由小野和森茂操作。
三天三夜后,八个中国有记载以来最大的圆红灯笼被悬挂在城楼上,每个重约80公斤,由20几个年轻战士将灯笼挂在横梁上,旁边用两个铁环压紧才固定住。
小野和森茂对日本的灯笼设计十分了解,同时,在中国生活多年,也汲取了不少中国民间的灵感。不过,整体上看,灯笼主体仍是日本“丸提灯”的改进放大版。
八个大红灯笼刚挂好,已是10月1日凌晨。周恩来等人在凌晨三点巡视,验收通过。
于是,这八个灯笼在大典结束后一直悬挂了45年,直到1994年被摘下。其后新换上的灯笼也延续了这一设计。
后来,这两位日本画家都离开了中国。1953年,他们离开华北军区文工团舞美队,并在上世纪50年代先后回国。
——摘选自作家文摘合订本237期
作者:闫京生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徐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