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前左二)于1975年8月视察齐齐哈尔钢厂(原北满钢厂〕
1975年8月,陈云第二次来到齐齐哈尔钢厂(原北满钢厂)。
厂党委副书记于志领、王白旦介绍,时值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针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混乱状态,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
为尽快恢复经济秩序,发展国民经济,更好地配合邓小平顺利开展全面整顿工作,时已年届70高龄的陈云再次来到齐齐哈尔市和北满钢厂视察。于志领、王白旦回忆:陈云在听取汇报时两次讲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和斯大林对中国的援助是真心实意的。他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这段历史。
陈云还饶有兴趣地询问钢厂的技术装备状况。因为这个厂是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使用的设备是苏联上世纪40年代的装备水平,主要生产特殊钢材,国防军工产品占的比例较大,约占60%—70%,不像现在占的比例已不到10%。陈云对产品从品种、工艺流程以及和国际上同类产品的差距,都作了详细了解。例如,他询问英国同类工厂现在是什么状况,我们是什么状况,差距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生产出同类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时任钢厂副总工程师沈晓清回忆:座谈时, 陈云两次谈到自己吃过洋面包,他说这话的真正含义是,在当时那种形势下,要工厂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因为那时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社会上和工厂里还普遍存在轻视和忽视知识分子的问题,知识分子也有自卑感。
而且,1975年中苏两国关系还较紧张,厂里部分同志曾到苏联有关企业实习,这些同志在工作中有压力,放不开手脚。汇报中陈云插话,说:“你是厂里负责抓技术的副总,也是去苏联留过学,吃过洋面包的嘛!”我点点头。陈云接着说:“你吃过洋面包,我也吃过洋面包。”临别合影时,他又对沈晓清说:“哦,你吃过洋面包的,没关系,没关系。”
后来,沈晓清和其他厂部同志回忆,感到陈云这样说是有深意的,他的意思是,像我们这种科技含量很高的钢铁企业,一定要敢于使用知识分子,要支持这些技术人员的工作,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为工厂和国家作贡献。厂领导把陈云视察中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后,全厂工程技术人员都受到极大鼓舞。
当陈云走进全厂最大的轧钢车间时,看到上千名职工正在进行机械化操作,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响彻厂房,腾腾热气扑面而来,感到十分高兴。他还兴致勃勃地攀过一架又陡又窄的铁梯,来到3米多高的操纵平台,注视着平台下往返穿梭般的钢锭,在铿锵的撞击中被挤压成细长的方坯。虽然车间内温度很高,陈云仍兴致不减,亲自走到操纵室慰问工人,他拉着工人的手说:“你们辛苦了,为祖国创造财富,很光荣!”当他听说钢厂为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汽车、第一辆坦克、第一门火炮、第一台汽轮发电机组、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等都提供了重要部件的用钢时,感慨地说:“过去钢厂为国家的建设立过功,今后还要多做新贡献,我们国家要想工业大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要搞好钢铁工业,还必须抓好电子工业。”
陈云对工人充满感情,关照厂领导要关心职工的生产安全和生活。临走时,他还不忘向工人招招手。
作者:吴振兴
编辑:薛伟平
责任编辑:张 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