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
囿于军衔的框定,粟裕最高的军职始终只是军委常委,这一道坎终生也不曾跨越过。
1976年前后,粟裕这位曾经的华东统帅协助叶剑英在稳定军方特别是华东军方局面,起到了他人无可代替的作用。过去的元帅在世者也只剩下四人,粟裕又是第一大将,但他就是上不了一个台阶。
粟裕的秘书鞠开老人说,这也是张震、刘华清后来所说的“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一部分。
粟裕的另一个秘书、《粟裕传》的主要作者朱楹老人,这段时期正好在粟裕身边,他回忆说,仅居新的最高领导人华国锋之下的叶剑英,十分欣赏粟裕,也准备让他充分发挥才干,提议他为军委副主席人选。
以华国锋的忠厚和对叶帅的倚重,又当拨乱反正,急需干才的时候,这似乎就是板上钉钉的定论了。
但不久人事格局发生变化,最后胡耀邦(中央组织部部长)赶赴上海,通知粟裕人事任命时,却成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一职。
这时候的军委副主席,也就依然只是叶剑英、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四位年迈德高的元帅。
有人采访朱楹老人,问是否因为粟裕生病,身体状况不好,才有了这种变化?
老人摇摇头说,粟裕有病在身是事实,但这不算什么。如果他真做了军委副主席,有了用武之地,多年军事上的思考与探索可以付诸实践,病反而可能会好。他还说一般老年人闲着生病,忙着反倒身体健康,心情好就不一样了。
如果粟裕当年不谦让元帅,结果会怎样呢?老人没有说。
后人似乎总想探究历史迷宫的真相,但对粟裕而言,或许是迂腐的笑谈,“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若在乎这些名利,当年也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谦让司令与元帅了。
不过,粟裕也曾差点“享受”了一次元帅的待遇。
王希先老人回忆说,1988年春的一天,军事科学院办公室的潘石英处长给他打电话,说找他有重要的事。
潘石英透露,经中央军委研究,十四名将帅被确定为军事家,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和左权。他说上级要求给他们每人写篇文章,论述其军事思想,最后集结成一本书:《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石》(出版后改名为《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精要》)。关于粟裕的这一篇,他们想到了王希先老人。
毛泽东等人都是元帅级别以上的人物,粟裕与左权跻身期间,体现了当时一种“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考虑。如果粟裕不能称军事家,大概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但不久,似乎在不考虑粟裕、左权不妥,只考虑他们两人也不妥(一个毕竟没有元帅军衔;一个也不是唯一的牺牲的高级将领)的两难情形下,放宽了标准与要求,确定的军事家达到了33位。
1989年11月,新华社被授权正式公布时,名单上增加了杨尚昆、李先念、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彭雪枫、罗炳辉等19人。
如此一来,与粟裕军衔相同的将领上了,与左权级别相当的先烈也有了。再有想法的人,也似乎挑不出毛病。
这一变化过程,大概与1955年元帅人选的酝酿,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一般的人,只看到了结果,对过程则往往难于知晓,或者视而不见。
不过,还是有人觉得这份“榜单”不大尽善尽美。几个方面军的主要先烈似乎都有代表上了榜,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三位血洒战场、名气更大的先烈,不上也就不好代表他们生前所在的部队了。因此,踌躇五年后,名单上又增补了这三人,总计达到了36位。
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牛人”们,以军事家的名义再次聚首一处。
——摘编自《名将粟裕珍闻录》,山西出版集团出版
作者:张雄文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