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选秀选手在综艺节目一亮相,就遭遇观众“怎么老是你”、“换频道不换人”的质疑。以某平民达人才艺秀为例,节目前三期播出的20余位选手中,有将近15%在其他综艺节目中出现过,不仅人是老面孔,连表演的节目也有不少是老方一帖。
随着样式雷同的综艺节目遍地开花,不少选手、达人或评委、导师,成了不少节目组争抢的重要资源。学者认为,综艺节目正陷落“野蛮开采”的发展误区。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表示,优秀的民间达人可以撑起一档节目,不过人才富矿经不起全国卫视综艺节目的集体开采。综艺节目的核心竞争力是先人一步的创意,而不仅仅是“搜刮”民间达人的找人本领。
“老面孔”换马甲转战多档综艺秀
不久前播出的《出彩中国人》中,两位大男孩带来的另类拉丁舞表演引来不少好评,然而,也有观众发现这个表演有些眼熟。原来该组合前不久在另一档类似的综艺节目中亮相,表演的节目也几乎一模一样。有观众吐槽:“两次表演最大的区别也就是其中一名男孩变瘦了。”《出彩中国人》中的“老面孔”还远远不止这两张,不少“老面孔”被眼尖的观众指出是“选秀专业户”,他们中还有人在同类型综艺节目中获得过不错的名次。
有意思的是,从这台综艺秀转战到另一台节目,有些选手会改写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改头换面以崭新的个人形象与气质登台。因此,有观众调侃:“别以为换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面对综艺节目中反复出现的“老面孔”,不少网友甚至发起了“音乐秀十大回锅肉”投票,平安、张杰、姚贝娜等选秀明星纷纷上榜。
重样的不止是选手,作为综艺秀重要资源之一的评委也频现“撞车”。导演英达便在近期推出的两档喜剧节目中担任评委,而郭德纲、蔡明也是在多档综艺节目中“穿越”。
与其满世界找选手不如做独家看点
“一女二嫁”为何成为荧屏综艺的常态?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分析,一方面,“老面孔”通过了观众们的检验,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综艺节目请他们亮相,节目质量相对有保证,是保险的做法;另一方面,目前综艺节目同质化倾向严重,唱歌、变戏法、讲笑话,一拨一拨地抢选手,而平民达人数量有限,不同综艺节目选手“追尾”也在所难免。
眼下,为了抢到优质的平民达人选手,各综艺节目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有的派人在小区蹲点、向居委会求推荐,有的深入三四线城市、走向农村,还有的将目光转向海外。有时,节目之间还会“互挖墙脚”,比如为了请到大牌明星担任评委,不少节目组不惜血本提高出场费,使得不少草根明星和导师的出场价码飞涨。有消息称,某喜剧明星的出场身价直接从800万元飙升至1800万元,单场出场费更是高达600万元。
音乐人高晓松曾将民间达人比作鱼,认为综艺节目捕起鱼来难逃“野蛮开采”的嫌疑:“今年这一网都捞起来了,下一拨选手,你得隔几年再捞,也得给人家留出创作和思考的时间。”尹鸿认为,让荧屏综艺节目集体进入“休渔期”并不现实,但是观众的审美是有淘汰性的。与其摊大饼式地满世界找达人,纠结于对手节目的选手比自己强,不如比谁先转型,找到新的独家看点,把盘子做大,吸引更多人走上舞台。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