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新版《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第九条明确禁止单位和个人拼装、加装、改装非机动车,这一规定给了大学生殷超群一个重大打击。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推广公共自行车入校园,而改装是必要的一步。他说:“想要利用校园内的旧车进入公共自行车系统,难免需要加装,现在只能另想办法了。”
研发了停车借还系统
殷超群是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他的“校园公共自行车项目”正计划参加今年团市委组织的“挑战杯”上海市创业计划大赛。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一套自行车停车借还系统,预计比市面上“二代”公共自行车停车系统的价位降六成。“外面最便宜的自行车停车桩一个要3000元,贵的超过5000元,我们现在1000元就够,还有些赚头!”殷超群介绍道。他们改装过的自行车外部全封闭,需要专业设备才能拆开;轮胎是实心橡胶,无需打气……很多新增细节不仅能防盗,还能减少后期维修成本。
经过调查,殷超群还发现,48.8%的学生每周使用自行车的时间不到3天。按此推算,一所在校生数量2万左右的高校,只要4000辆公共自行车即可。
运营成本过高成软肋
推广校园公共自行车,早已有之。很多大学试点推广时,都按颜色给公共自行车起了昵称:安徽大学的“小黄”,南昌大学的“小红”,武汉江汉大学的“小绿”,等等。
但各大学公共自行车的运行情况都不理想。根据安徽大学校方一份公告,500辆“小黄”投入使用后,轮胎、脚踏板等易损件需要不断更换,维修费用过高,车辆又屡遭盗窃。第一批“小黄”投用半个多月后,就有六七十辆车不见踪影,2012年初安徽大学校方不得不暂停运营“小黄”。管理公共自行车并不容易。“公共自行车停车桩是按2∶1的比例配备的,4000辆新车加8000个停车桩,初期投入就要800万元左右。每年运营成本还要约100万元。”殷超群也看到了自己研发的公共自行车停车系统的软肋。
公共自行车不被看好
相比稚嫩的校园公共自行车,目前运行相对成熟的闵行区公共自行车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记者致电闵行区建交委交通科,相关工作人员对校园公共自行车也不看好:“有学生会利用暑期调研前来取经。经过我们推算,上下课高峰时段,自行车用量很集中,可上课时或者平时,使用率就非常低。而且几千个停车桩难以设置,很可能出现要车时无车可用、停车时无处可停的现象。”现在有深圳两家制造商找到殷超群,于是他打算先把整套系统卖掉,筹到第一笔创业资金后再免费在部分高校试行。
文汇报见习记者 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