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国家电影资金办昨日公布数据,截至9月7日凌晨,中国内地票房突破3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国内电影市场已实现48.5%的增长。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约180亿元,占比六成左右。鉴于从9月开始,《碟中谍5》《小黄人大眼萌》《007幽灵党》《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等好莱坞电影以及《港囧》《鬼吹灯之九层妖塔》等国产大片将陆续上映,业界人士普遍预期:今年的内地电影票房或能最终突破400亿元大关。
想起去年底内地影市冲300亿元票房未果而致业内叹惜,转眼8个多月时间,非但300亿元轻松闯过,就连下一站400亿元似乎也不在话下。可问题是,年票房都要直追400亿元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脚步跟上了吗?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说:“相比上一年36%左右的票房增长幅度,今年在还剩一个季度的情况下增幅即超去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依赖于银幕的硬件建设以及电影与互联网的加速融合,但这种跨越式增长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国产片票房呈金字塔形,商业大片仍是短板
由国家电影资金办的数据可看出,今年的高票房电影数量呈突破性增长。截至9月7日,2015年内地上映的影片中已有56部实现票房破亿元,借助春节、五一、暑期三个黄金档期,国产片已成为今年高票房的最大保障,破亿元的有35部。而且,到目前为止,在票房冲破5亿元的17部电影中,国产片数量也以9部力压进口影片。
不单在总票房上相比进口片占有优势,国产片所呈现的集体票房结构也与成熟的海外市场颇为相似。翻看今年国产片成绩单,单片票房在20亿元级与10亿元级体量的各有一部,5亿元到10亿元间的有7部,另有26部为“亿元俱乐部”成员——在中国影视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周煊看来,这样的票房分布已有了金字塔的雏形,“金字塔形是全球主要电影大国相对成熟且稳定的市场结构,如今国产片也初具这样的格局,这表明我们的电影在票房构成方面已有了阶段性成果。”
但也有人提出,国产片在票房上“有巨擘、有大佬、有小富、也有温饱”的局面是到今年刚刚形成的。影评人杨文山认为,《捉妖记》的票房成功存在偶然因素,国产片的单片票房能否从此站稳20亿元平台,需要更多的佐证,“目前看来,中国的商业大片仍是短板。”在他的观点里,中国内地的电影工业无疑是个后发展者,因此,前些年各片方扎堆拍“小片”,因为“小片”有着大把空间可以百花齐放。而且,在“小兵扛大旗”的作品屡屡出现后,许多投资人更是对投资小、风险小的影片趋之若鹜。“我们为什么需要像样的大片?打个比方,我们已错过了工业革命的潮流,人家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化革命了,我们总不能一直沉浸在手工作坊推陈出新的优越感中。”杨文山说,“作为一个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的地方,仅仅靠青春片和喜剧片打头阵,显然是不行的!”
互联网化已经领先一步,产业链条仍有缺失
连日来,马云辗转多地为影片《碟中谍5》宣传造势。这再次提醒人们,中国电影圈早已告别传统影业公司掌控话语权的时代,互联网的渗透已从最初的周边售票平台晋级为核心内容的生产参与方。
尹鸿把互联网化的趋势直接归纳为产业重组。
“中国目前还难以产生电影、电视、平面媒体等聚合在一起的‘时代华纳’‘迪士尼’或者‘维亚康姆’,但随着市场化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全都介入影视行业,参股、收购或成立影视公司,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气质、云计算、大数据、粉丝、社交化、用户至上、整合营销这些概念统统涌入了中国电影行业。”由此尹鸿预计,中国电影产业会比美国提前一步迈入互联网时代。事实上,互联网新锐对电影的影响已从产业外围深入到了内部。曾是中国电影顶梁柱的大腕名导突然就被市场冷落了,他们的大制作风光不再,反而是一些非专业型的导演,因掌握了网络话语权而摇身为行业内的风流人物。
但也许是电影制作与发行已牵扯互联网企业太多精力,目前的国内电影衍生品市场暂时处于无暇顾及的局面。之前《捉妖记》导演许诚毅就曾透露尴尬遭遇,由于剧组忽略对衍生品的开发,导致他经常被手持山寨版“胡巴”玩偶的影迷请求签名,哭笑不得。
有专家指出,时下国产片在原创形象开发上的想象力匮乏,以及相关经验缺失,让本该属于产业重头的衍生品沦为产业链中缺失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