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到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顶层设计,再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目标要求,开放发展的理念与部署,体现着党中央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彰显了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和长远谋划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放”列入五大发展理念,重申了“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坚定决心,勾勒出“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大”的具体路径。从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到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顶层设计,再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制度性话语权的目标要求,开放发展的理念与部署,体现着党中央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彰显了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和长远谋划。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对外开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开放促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得以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显著地提升了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也大大加快了资本和技术等高端要素的积累,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深化开放是不断的探索过程,尤其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开拓进取的创新思维。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历史原因的限制,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对外开放采用的是比较低端的模式,开放水平不高,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某些深层次矛盾与现有的开放模式不尽合理密切相关。我国开放型经济还存在不少瓶颈,比如,产业结构失调、技术创新不足和容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的冲击等。有的问题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日渐显现,有的则是随发展阶段、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产生。低水平开放模式强化资源配置中的锁定效应,明显压缩中国经济的未来成长空间。
现阶段上我国的开放,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存在正能量释放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当代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较低,对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国民福利改进的拉动不足。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来观察,目前我国总体上还是处于底部位置上,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等活动中的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二是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话语权缺失,不利于拓展未来国民经济成长空间。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是谁都无法公开否定的,但西方主流媒体总是对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多加诋毁和否定,西方价值观广泛渗透到贸易与投资的谈判过程中,很多场合转变成事实上的市场准入壁垒。要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必须进行一场对外开放的深层次变革。
只有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才能真正构建起命运共同体
应该看到,未来中国经济必须也只能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来加速转型步伐,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预定目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实现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前提,开放模式和开放战略的优化事关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全局。只有全面转向高层次的开放模式,才能真正形成高效开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高端有效的产业体系,逐步建成高福利的社会体系。只有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与其他国家一道真正构建起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利益共享。
首先,加深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协调,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近来我国高铁和一些大型成套设备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出口贸易一张亮丽的名牌,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国内工资成本和土地等要素的价格持续上升,必须加速我国比较优势模式的转型。为此,要特别重视把技术与产品创新同贸易方式创新融合在一起,把市场创新与贸易政策创新结合在一起,把出口贸易与对外投资整合在一起,加快构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模式,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其次,积极鼓励高端领域的国际投资,更新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流程。进一步强化对引进外资的产业导向,坚决把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拒之于国门之外,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和政策激励等让外资更快地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投资而进行国际产能合作,也应当以国内先进产业的输出为主要支撑,以集团的方式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努力形成和强化对国内高端产品出口的拉动效应。加快向资本净输出国转型的速度,合理利用国际债权国地位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再次,聚焦发展高端形态的服务贸易,努力培育未来新型的比较优势模式。从中长期来看,拓展服务贸易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不仅能很好地延长我国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的产业链,提高运行效率和市场收益,更能成为培育参与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新的重大发展领域。
第四,努力增强高端层次的话语权利,扩大我国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引导力。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是后来者,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安排在某些方面对我国是明显不利的。我国应当也必须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近期重点应通过做实“一带一路”战略等途径来撬动和加速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通过更积极地促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变革等来形成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秩序。进一步扩大国际援助的力度,主动提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议题,引导未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让中国模式逐步走上国际经济治理的道德高地。
中国持续30多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展望未来,在“十三五”以及更长时期,“开放”作为核心发展理念之一,将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文/陈飞翔 (作者为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