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一是要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关系。二是要把握好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相统一的关系。三是要把握好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力资本投资相配合的关系。四是要把握好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关系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提出2016年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应把握好五大关系。
在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要做好需求侧改革
一是要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关系。政府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体,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并不断通过完善和健全市场机制,以免使供给侧改革偏离市场机制运行的轨道。第一,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供给侧改革赋予政府更大的权力,保障供给侧改革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基础。第二,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推进供给侧改革,政府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切不可对企业管制过多而导致市场失灵。第三,加快推进财政体系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二是要把握好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相统一的关系。要以化解结构性问题为主体,以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为两翼,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共同推进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着结构转型的阵痛,我们一定要找到问题的核心才能对症下药。结构性问题既有供给侧的也有需求侧的,但是我国长期重视需求侧而轻视了供给侧,导致了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大供给侧改革,把经济增长由要素的量驱动转变为要素的质量和效益驱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化解过剩产能。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仍要做好需求侧改革,来为供给侧改革赢得时间。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用新需求引领新供给,用更高层次的供给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
三是要把握好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力资本投资相配合的关系。人口数量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人力资本决定着经济增长潜力。近几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求我们把握好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在适度增加总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第一,要按照“十三五”规划的战略部署,加快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为政策落地奠定法治化的土壤。第二,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和提升教育层次。教育是把人口数量优势转换为人力资本优势的关键,要实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补充,满足市场多样化的用人需求。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层次,加快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要保证贫困偏远地区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第三,要大力实施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战略。把人才培养放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首要位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加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模式。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协调推进制度创新
四是要把握好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纵观世界上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无不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协调推进制度创新,以技术创新推进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巩固发展的成果。当前我们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但要加大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还要把握好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形式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快推进制度的创新,以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推动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当前我国已步入中上等收入国家,相关创新阶段的“低垂的果实”可谓已经摘完,为此我们必须从更高层次上面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降低市场主体创新的成本,为市场主体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是要处理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关系。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粮食价格普遍下降,而我国为维护农民利益实行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得我国许多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产生价格倒挂现象。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不高。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要在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地有序流转,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实现形式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要积极推进土地承包权出租、入股、土地托管、代租代种等农业适度规模的形式,推进农业生产服务社会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