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李文模,今年已经91岁了,他是个走过长征的老红军,后来成长为我军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他曾说过,“参加长征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长征精神;走过长征,我才知道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理想,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去争取胜利”。父亲用一生践行着长征精神。
周恩来:将来一定能开上红军的飞机
父亲李文模,1925年出生于四川阆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4年,红军长征到达阆中时,父亲参加了儿童团,后随红军一起长征,当了红小鬼。因为父亲年纪很小(10岁),长得又瘦弱,在长征途中,他始终得到了红军战士的爱护和帮助,几次都是红军战士把他从死亡线上救过来的。长征途中,父亲喝过马尿,嚼过草根,吃过皮带,两过雪山三过草地,但他始终没有退缩过。长征途中,他看到有红军战士和百姓被敌机轰炸牺牲,十分气愤,立志“将来要驾驶红军飞机去歼灭敌人”。1936年12月爆发了“西安事变”,谈判后,杨虎城用飞机送周副主席回延安。父亲参加了欢迎仪式,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和摸到了真实的飞机。父亲仰头问周副主席,“周伯伯,我长大了也能学开红军的飞机吗?”周恩来副主席亲切地鼓励他说,“能啊!但你现在要在红大好好学习文化,将来就一定能开上红军的飞机!”这个鼓励,就成为了父亲一生的鞭策。
▲李文模
脖子挂上马蹄钟参加飞行考试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了航空学校。1947年,父亲经再三申请批准,赴东北老航校学习飞行,直到1948年底,他才真正地被调到航校飞行六中队去学习,并兼任中队党支部书记工作。
当时航校已经开学了一段时间,其他同学们入学较早,父亲是中间插进来的,且面临文化低、底子薄、时间紧、工作任务多等困难,但他不埋怨、不退缩,发扬长征精神,放弃一切休息时间,刻苦学习,终于啃下了飞行原理,航行學、发动机學、气象学、仪表学、飞行规则等课程,最后以93.5分的总分成绩通过考核,并因学习和工作优秀,二次荣立三等功。理论学习以后,就进入了飞行实践学习。那时,老航校接收的是日本教练机和日本教官。由于没有初、中级教练机,学员们一上机就是日式“九九”高级教练机。他们克服困难,没有汽油就自己用人力拉车运送汽油;跑道破损,就自己夯石整修;没有训练教材,就耳听手记,场下再复习,掌握了初步的飞行技术。最后,要飞长途航法考试,教练机上除了无线电设备,没有降落伞,没有时钟,父亲在脖子上挂了个马蹄钟,计算风速偏流,在空中心、脑、手、眼、耳,腿要互相配合,不能出错。第一次,在空中转弯时,他没有准确做到在规定的检查点上空转向,提前了一点,日本教官就要他重新做。第二次父亲确认检查点后,才转向新的航向。从此,父亲就养成了十分严谨细密的作风。
父亲毕业后,又到北京第六航空学校速成班学习,参加组建人民空军第一个战斗机飞行团——空军第四混成旅十团(现为空一师一团),接收苏联米格十五喷气式歼击机,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也是唯一参加过长征的我军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
缠斗5分钟击落美军战斗轰炸机
1950年底,父亲随空军第四师入朝作战,任四师七团(后改番号为十二团) 大队长,副团长,后又调任华北空军十七师,任团长,副师长。父亲参加了整个朝鲜战争。在朝期间,战斗非常频繁,几乎天天一等战备,天天有升空作战。而且敌机的性能,速度,火力都强于我军,因而气焰十分嚣张,不可一世。父亲带领战友们的任务先是保卫米格走廊和铁路干线的安全。他们三次进驻安东浪头机场,父亲要求飞行员们发扬初战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打敢拼的精神,勇敢地以劣势装备抗击美军的现代化装备。
1951年9月25日,空四师曾先后出动100余架次飞机前往安州地区上空作战,当天下午,时任十二团副团长的父亲率米格十五歼击机十六架在安州上空首次与敌百余架飞机遭遇,双方开始混战,飞行员刘永新在与敌六架飞机搏斗中,英勇顽强,击落敌F-86飞机一架,自己也被敌机击落,壮烈牺牲。他是人民空军第一个击落敌F-86飞机的飞行员,也是这次战斗中唯一击落敌机的飞行员。这次战斗虽然我方并未取得多大胜利,但我飞行员的战斗精神和顽强作风,得到了军委空军和空联司的高度肯定。9月26日军委空军在电报中指出:“空四师飞行员虽然都是新手,但他们敢于参加双方200多架飞机的激烈空战,必须承认是个胜利。”10月2日,毛泽东主席在审阅完空军党委呈送的关于空四师的战报后,欣然嘉勉:“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 经过连续几天与美空军大规模的空战以后,空四师愈战愈勇,使美空军受到沉重打击,不得不放弃在米格走廊内封锁交通线的行动,之后美空军就转向对清川江地区铁路线实施攻击,父亲又奉命率部赴清川江地区作战。
1951年至1952年初,父亲曾多次率机出战:他曾率一个大队十二架飞机起飞拦截敌机群,打得敌机掉头逃窜,父亲他们一直追过了“三八线”以南四十多公里,打破了美军关于“共军飞机作战半径到不了三八线”的狂言;他曾率全团冒大雾强行起飞出战,在铁山半岛上空遭遇战中,三大队大队长张积慧击落了敌“王牌飞行员戴维斯”,打破了美军王牌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也曾亲自驾机,与敌展开空中缠斗,击落一架美军战斗轰炸机,荣立战功。那一天,父亲带领僚机陈恒,发现了两架美军F-84战斗轰炸机。他锁定敌机,连续三个点射,但都被敌机规避了。敌机随即拉开距离,凭借美军飞机的优越性能,做出各种特技动作,时而直冲九霄,时而向下俯冲。父亲紧紧咬住,拉得他眼睛发黑冒金花,飞机在激烈的操作中发生抖动,瞄准具光环都跟不上,在空中缠斗达到了5分钟之久。直到敌机又做了个英麦曼反扣俯冲的动作时,父亲迅速提前在0/4角度上,再次把敌机准确套入瞄准镜,用三门炮长连射,打中了敌机。僚机在空中看得真切,兴奋地大叫,“打中了,栽下去了!”这一仗,保卫了清川江大桥的安全,父亲获得了二等战功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三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
指挥开创同温层极限格斗战例
1954年,父亲随华北空军十七师归建海军,改番号为海军航空兵第四师。父亲任该师副师长,师长。到海军后,父亲率部着重研究沿海空域作战的新情况与新特点,又开始了“海空新长征”。
1957年,父亲率海航四师转场至青岛机场。这里此前曾有台湾RB-57高空侦察机两次进犯而未受惩罚,敌机大摇大摆,认为我机达不到那个高度。在世界空战史上,12000米以上的高空叫同温层,这里温度不变,长年处于零下56度以下,相对于下面的对流层,它没有云、雾、雨、雪、雷等天气现象。飞行员进入同温层虽然晴空万里,但呈现在眼前的不再是蔚蓝色的天空,而是深蓝色、紫色、近乎黑色,这里空气密度稀薄,发动机推力减小,飞机反应迟钝,机动性能变差。同时,如果在这个高度上开炮,炮口喷出的瓦斯进入发动机,容易造成飞机空中停车,每门炮射击时会产生6000公斤后坐力,这种突然发生的反推力,有可能使飞机失速,如果诸种因素凑在一起,再加上操纵不当,有可能使飞机进入垂直螺旋,万一改不出来,就有机毁人亡的可能。因此,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空军都没有同温层空中格斗的先例。但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解决敌高空侦察机的进犯问题。
▲朝鲜停战后,李文模所在的空17师划入海军航空兵,编为海航4师。李文模先后任海航4师副师长、师长。
对飞这个高度,有些飞行员很有顾虑,信心不足。父亲不信邪,他说,红军千难万险都过来了,还怕这点困难吗?!他亲自驾机上天实验,飞上云霄,直冲飞机的极限高度15700米。再拉杆,飞机再也上不去了。这时,飞机像打摆子似地发抖。父亲掌握时机,果断开炮,三门炮一起开火,打了60发炮弹,一看仪表,飞机掉了高度1700米,机身有较大抖动,人的内脏向上涌动,想呕吐,头有点晕。关键时刻,他挺住了,稳定操作,一会儿,这种感觉就淡了。父亲掌握了第一手体验资料,他驾机归来后,立即将自己的体验告诉飞行员,鼓励飞行员“只要胆大心细,稳定操作,就能把危险化为机遇。”飞行员们看到师长不顾危险,带头飞极限,增强了信心。父亲选择了一批性能好的飞机和技术好的飞行员,组成一个“蓝天尖刀分队”,专练极限飞行,拟定新的战术战法。1958年2月18日是春节。这天,台湾一架RB-57高空侦察机来犯,十团两架飞机立即升空,按即定作战方案爬升至同温层,取得了15500米的极限高度,占据了有利位置,飞行员舒积成高空追逐,三门炮齐发,一举击落敌机,首战即胜。这一仗,即同温层极限作战战例,使中国空军揭开了世界空战史上新的一页,彪炳史册!
海空雄鹰团击落、击伤敌机31架
父亲还曾率团创造了24小时整空转,落地歼敌的典型范例。1958年夏我军炮击金门前,国民党飞机经常来骚扰,气焰嚣张。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要求海军航空兵十团前往作战,拿下制空权。当天下午2点半,父亲接到军委通知,命令他四点前赶到北京,父亲即亲自驾机准时到京接受刘亚楼司令员下达的紧急转场福建作战的任务。父亲连夜飞返青岛,进行布置,检查,备机,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5点,他才登上塔台,指挥十团战鹰一架架飞上蓝天转场福州机场。到达福州机场以后,他又不顾昼夜疲劳,组织部队只用20分钟就做好了一等战备。两小时后,台湾即有两架RF-84F侦察机来犯。他坐阵塔台指挥,马铭贤大队长率一中队升空作战,飞行员们追击开炮,从高空打到低空,干脆利落,当场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后来据说当时被击伤的敌机也没有飞回台湾,掉进了大海),取得了“开门红”,受到军委和海军的嘉奖。国民党空军连连惊呼“中共海军霸王团”来了。从此,海军航空兵就牢牢掌握了东南沿海的制空权。
多年来, 父亲费尽心思,扑下身子,深入一线,狠抓部队的训练与作风,屡立功勋。海航四师飞行员都知道这个红军师长,是个出了名的“严厉”师长。四师十团后来被国防部命名为“海空雄鹰团”,成为新中国军队里第一个团级单位命名的英雄部队。1960年,父亲调任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后又任东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司令员,1981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89年离休。
▲李文模夫妇
“长征永远在路上”,我的父亲是长征中走出来的唯一红军战斗机飞行员和优秀的航空兵指挥员。他一生都牢记长征精神,艰苦奋斗,英勇作战,冲锋向前;如今,他躺在病榻上,又以顽强的毅力在与病魔作斗争。他曾说过,“几十年前的长征胜利,仅仅是我人生长征的开始,我一辈子都要长征呐。”
是的,父亲在用他的行动告诉子女们,什么才是真正的长征精神!
▲毛主席、周总理先后接见海空雄鹰团代表
>>>相关阅读:
《一个“红小鬼”的长征之路》(文/李萍)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八十年前的那场举世震惊的伟大长征,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对于参加长征的红军来说,是一场伟大的历练,她锻造了这支队伍红心向党,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崇高军魂。我的父亲李文模,今年已91岁了,他当年就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名“红小鬼”.他在长征中的几段艰难经历,就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那场伟大的“苦难行军”。
强渡大渡河
父亲李文模,1925年出生于四川阆中的一个赤贫家庭。1934年冬,红军打到阆中,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5年2月,年仅10岁的父亲就参加了红军儿童团;5月,就随着红军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因为他年纪小,但人很机灵,领导就将他留在队部做勤务工作,后来他穿上了小军装,成了一名“红小鬼”。他每天跟随部队行军,会碰到不少困难,很多红军战士都手把手地帮他克服困难,给他讲革命的道理,父亲走得就更有劲头了。
不久,父亲随部队来到了大渡河。大渡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道天险,两岸山势险峻,河面宽达三百米,水流湍急,浊浪滔滔,河上有粗大的铁索桥,桥面铺着长短不一的木板。父亲随部队到达大渡河时,红军已经控制了两岸阵地,但敌人还在调动力量反扑,远处还传来激烈的枪炮声。部队须紧张快速地通过大渡河。由于桥面晃动,涛声震天,风大浪急,木板间隙又大,过桥仍十分危险,有的战士稍不小心,就会滑落下去,被河水卷走。父亲望着河水,心中很是忐忑。这时,区委书记淳家琴同志就招呼了两个大个子红军带他过河。这两个战士有办法,他们解开绑腿布,接起来,一头拴在父亲的腰上,一头缠在自己的手腕上,一边一个,牵着我父亲,踩着木板过河。到达河中心时,桥的摇晃幅度更大,父亲个子小,一脚踏空,直往下掉。幸亏两个红军战士,紧紧拉住绑腿布,把他拽上来了,然后又几乎是拎着他,走过了铁索桥。过桥以后,那两个红军战士把他交给区委书记后,自己又去追赶队伍了。红军大哥哥的无私帮助,使父亲越过了长征路上第一道天险,而红军队伍中那种团结互助,生死相依,勇往直前的精神,给了父亲极大的鼓舞,使得他跟随红军队伍干革命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强渡大渡河,长征途中极为壮烈的一次战斗
翻越夹金山
1935年秋,父亲随着红军开始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就是夹金山。这座山,海拔四千多米,山势险要,人迹罕至,终年积雪不化。当地民谣称:“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儿不可攀,要想翻过山,除非是神仙。”国民党军队就在山下围追堵截,妄图把红军困死在山上。
面对雪山,小小年纪的父亲,已经不害怕了,他知道,跟着红军的队伍走,就是跟着革命的理想走,再苦再累也有希望。所以,他和红军战士一样,挺着胸,迈着步,不畏艰险,一步一步地向雪山深处走去。越往上走,雪积得越深,每一步,都深陷在积雪中。父亲一脚下去,雪会没到大腿的根部,他就踩着前面红军大哥哥的脚印走,还稍微省力一点。雪山风光,蓝天白云,但大家无心赏景,坚持前行。高山缺氧,空气稀薄,每迈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身上的单衣,已不能御寒,人们头晕目眩,走得摇摇晃晃,有的战士身子一歪,就淹没在雪中,再也没有力气起来了。父亲一路上看到了太多红军战士的牺牲,他十分悲愤,自己也走得头昏脑胀,突然,脚下一滑,就跌进了雪堆里,他想挣扎,想呼喊,但嘴巴里却发不出声音。走在他后面的一个红军战士,本没有发现他的失踪,只是看到石岩边的一个雪堆里,有个东西在动,就爬下去扒开雪堆,正好把父亲挖了出来;然后,又拉着他走上山去。就这样,父亲第二次被红军战士救出了生命,并在红军大哥哥的救助下,走过了夹金山,闯过了长征路上的第二道天险。下山时,省力多了,红军战士们都唱起了山歌,山上的松涛都在为他们“哗哗”地鼓掌呢!
▲长征翻越夹金山
过松潘草地
1936年7月,父亲他们过了噶曲河,就进入了四川高原的松潘草地。这个草地,是个水滩纵横,阴雾迷蒙,瘴气弥漫,一望无边的水草地,看似平坦,实际上处处有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难以自拔。父亲学着红军大哥哥的样子踩着草墩,用木棍丈量着前进。草地上,风云变幻,一会儿阳光肆虐,一会儿又漫天大雪,有一次,还下了冰雹。大家风餐露宿,团结一致,斗志高昂,没有人叫苦叫累。
在草地里,最大的困难是粮食问题。因为草地很大,四周渺无人烟,走了几天,大家所带的干粮都吃光了。父亲学着红军大哥哥的样子,也吃过草根,嚼过树叶,喝过马尿。后来,因为有人误食草叶中毒牺牲,他就不敢吃了。但肚子依然很饿。父亲想起了他在家乡打土豪时分到的一根牛皮带和一双牛皮鞋,他一路走来,都舍不得丢掉。这时,他把皮带和皮鞋拿出来,撬下了皮鞋的鞋底,和牛皮带一起放在火上慢慢的烤。这要十分小心,烤久了,就会焦,不能吃了。父亲把牛皮烤的软化了,用小刀切成一小条一小条的,放在干粮袋里,饿的时候,就拿出一条放在嘴里,慢慢地嚼,慢慢地溶解,一小条可以吃一天,到宿营地时,再把残渣咽下去。在此期间,他还想办法获得其它可吃的食物。有一次,他在草地臭水沟里,抓到了两条泥鳅,放到嘴里,慢慢地嚼,然后吞下去,就在当时就是难得的“美味”了。父亲主要靠着那一条牛皮带和皮鞋,闯过了长征路上的第三道天险,增强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斗争意志,随红军队伍胜利地走出了茫茫草地。
长征路上,小小年纪的父亲跟随着红军队伍,曾两过雪山三过草地,不知走过了多少路,趟过了多少河,经历过千难万险,很多红军战士都流血牺牲了,但他们始终朝着党指引的方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最后的胜利。1936年10月,父亲随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伟大的长征终于以红军的胜利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了。当年冬,父亲他们顺利地到达了延安。
从此,父亲的人生进入了一个革命的新阶段。
父亲的一生,战斗频繁,经历曲折,战功卓著,但他不忘初心,最惦念的还是长征。晚年的父亲,常常回忆起长征的岁月。他爱看长征的影视,爱讲长征的故事,爱读长征的书籍。每当说到长征,他的眼睛里都会闪现着异样的光芒。
他说:“在长征之前,我只是家乡土洼洼里的一个不懂事的娃娃;是长征教会我懂得了什么是红心向党,彻底革命的崇高理想;什么是官兵一致,团结奋斗的精神品格;什么是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长征使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