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八十高龄的麦克穆兰精神矍铄。
本报记者袁博摄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袁博
从居家有佣人、出行有人力车、在海边旅行野炊,到亲友被囚于集中营、父亲阵亡、随母颠沛流离……詹姆士·麦克穆兰是国际著名插画家和设计大师,80岁的老人如今出版了一本新作--《离开中国》,受到纽约出版界的高度关注。此书虽然名为“离开中国”,但记录着作者在中国的童年生活经历:麦克穆兰1934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在中国一直居住到上世纪40年代,战争拆散了家人,他不得不随母亲离开中国……大师的祖父、父亲均精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所有这些都是大师心中永远的中国情结。
《离开中国》这部作品描述的这段关于二战的回忆已经过去了70余年,作者是出于何种动机重新打开这段尘封已久的记忆?这段在中国的生活经历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痕迹?对他日后的插画和设计创作生涯又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有幸专访了该书的作者,一起与麦克穆兰大师重温这段历史。
“有责任还原这段历史”
八十高龄的麦克穆兰大师思维敏捷、声音洪亮,在这位用插画思考人生、呈现世界的智者看来,中国有其难忘的回忆,虽然这段记忆中既有美好,也有梦魇。
大师称自己在创作这部作品前思考了很长时间,愈是临近耄耋,这段回忆愈是展现在脑海,甚至夜不能寐。对在童年经历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屠杀、并在其幼小心灵留下恐惧阴影的麦克穆兰而言,动笔的重要动机是因为他想还原二战前后在中国的这段经历。“这不仅仅是一段重要历史,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故事,是关于那些二战幸存者的故事,我是亲历者,有责任还原这段历史。”
当麦克穆兰开始创作这些插画时,意外地感到心情放松,他非常惊讶,似乎自己从未经历那些不堪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仿佛来源于心灵的深处。麦克穆兰的父母当年因为战争而异地生活,并留下了很多信件,有些信件上面还配以图画,这些信件也为他再现当年那段历史提供了帮助。“也许有很多人经历这段历史并且可以讲述它,而我是一位插画创作者,我用绘画来重现这段历史。”《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评价这部作品,“这部著作在内容设计上做到了很好平衡:54幅精美插画配上回忆文字,对读者来说很轻松。”
温馨家庭因战争而破碎
在麦克穆兰看来,战争令人们遭受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对每一位经历过战争的幸存者而言都是梦魇。而自己亲历的二战,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令麦克穆兰深感痛心的是,直到现在世界还不太平,“人们总是从历史中学到的太少。”
回忆起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大师内心不禁涌起波澜,自己的生活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战前衣食无忧的富家公子变成了颠沛流离的流浪少年。当时年幼的麦克穆兰内心很是害怕,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日军占领山东烟台后,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日本士兵,人们不准随便出门上街。麦克穆兰的一些家人被日军关进了集中营,成了囚犯,麦克穆兰的父亲对此很是愤慨,日后加入盟军协同对日作战。这些在大师作品中都有所提及。
1941年,驻守山东的英国领事通告麦克穆兰父母必须离开中国,否则也将被日本侵略者关进集中营,于是一家人被迫离开烟台,颠沛流离到上海避难,父亲留在申城成为一名盟军空军军官,协助培训中国士兵,而麦克穆兰则随同母亲辗转旧金山、加拿大、印度等地。就在二战结束时,麦克穆兰的父亲在执行任务时因飞机坠毁而不幸去世。
记者问起大师在54幅插画中最青睐的是哪一幅,麦克穆兰考虑片刻后表示,呈现家庭幸福和谐的插画是他的最爱: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父亲在高大的落地窗前抚琴歌唱,麦克穆兰拿着玩具汽车在地上玩耍,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地毯上,整幅画透露出的温馨和美,这或许正寄托着老人心灵深处对英年早逝的父亲的深切怀念。
艺术启蒙于中国山水画
麦克穆兰是国际著名插画家和设计大师,其作品频频呈现于众多畅销书中,世界最大的艺术表演殿堂--纽约林肯中心的许多大型宣传海报便是出于他之手。麦克穆兰曾因出版插画书《垃圾车来了》被《纽约时报》授予最佳插画图书奖,与米尔顿·格拉塞、西摩·切瓦斯特一起被誉为美国平面设计的先驱--“图钉派”的早期成员,同时也是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图画项目的创始人,作品在纽约百老汇特里顿艺廊常年展出。大师早年曾为派拉蒙电影公司创作了《周末狂热》插画,而该影片的原声音乐曾获吉尼斯纪录,销量至今无人能及。
谈起自己走向插画创作和设计生涯的启蒙,大师透露,自己平生第一次接触画作正是幼年时期在烟台的家中。麦克穆兰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自家客厅里悬挂着一幅中国山水卷轴画,年幼的他经常在卷轴前驻足观察,为此着迷,惊讶于中国的画家仅仅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就能勾勒出精美的山川、河流,以及游人在亭子里休闲饮茶,静物布局中却显示出画作鲜活的一面。
“可以说中国山水画是我从事插画创作生涯的启蒙老师。”大师表示,“对我来说,这些中国艺术是如此神奇。由于我对绘画艺术的最初印象及背景知识全部来源于中国非常独特的山水画,以至于后来到了美国从事插画艺术创作后,内心一直存在一种斗争,因为美国的插画艺术创作夸张大胆,与中国画于细微之处见伟大的画风大不相同。”
麦克穆兰回美国后如愿以偿进入艺术学院学习绘画,他最擅长水彩艺术技法。虽然水彩曾在美国风行一时,但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走向衰退。而麦克穆兰努力把插图与平面设计有机融合在一起,重点采用钢笔线描和水彩技法结合作插图,使这种已经几乎被忘却的技法与平面设计的其他因素结合一体,受到广泛的好评。上世纪70年代,麦克穆兰的水彩技法已炉火纯青,采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方法,使插图部分呈现逼真的效果。
为了使插画与平面设计的其他元素能吻合,大师又设计出各种流畅的字体,使字体成为插画设计的重要部分,比如他在1977年为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剧作《安娜·克里斯蒂》设计的海报就具有这种特点。水彩插画和流畅的、专门为这幅海报设计的字体结合在一起,坐在室内的剧中人物与海景迭合,产生了时空感,也交待了剧情内容的特点,这个设计具有很高的艺术韵味,是老人的代表作品。
麦克穆兰称,在早期的插画创作生涯中,自己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图书封面的创作上,主要是缘于被书中的精彩情节所吸引,后来又转而创作剧院海报。“我自己的主要创作动力,是使插画作品获得无限的生命力,而这些又源自于中国山水卷轴画对我早年的艺术启蒙。这个动力也引导我在美国规模最大的独立艺术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从事多年艺术画作的教书生涯。”
(本报纽约12月1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