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达豪集中营旧址前献上花圈并为大屠杀受害者默哀。CFP
■本报驻慕尼黑记者 严建卫
5月3日,巴伐利亚地区细雨濛濛,阴晦的天气刚好契合了一项重大活动的气氛:德国凭吊纳粹大屠杀的受害者,隆重纪念达豪集中营解放70年。
位于慕尼黑西北方向16公里处的达豪是一个只有4.5万人口的小城。1933年3月,希特勒上台刚刚几个星期,纳粹政权即在这里建起了第一座集中营。从1933年到1945年的12年间,达豪集中营先后关押了21万人,其中41000多人遭到屠杀或被残害致死。而达豪集中营制定的“营规”以及它的建筑格局,也成为了日后纳粹在欧洲各地兴建集中营的“样板”。
1945年4月29日,美军的一支部队解放了达豪集中营。当美军官兵看到集中营里3万多名骨瘦如柴的囚徒和数千具还未来得及焚烧的干尸,无不受到强烈的震憾。
70年过去了,德国再次以隆重的方式在达豪集中营旧址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安吉拉·默克尔作为第一位德国现任总理参加了当日的活动,她与巴伐利亚州州长泽霍费尔等政治家一起,同集中营的幸存者、犹太人团体、二战老兵以及德国各界民众共同悼念纳粹大屠杀的受害者,纪念达豪集中营的解放。
3日的活动于上午9时30分开始。在达豪集中营纪念馆巨大的广场上聚集着许多人,他们操不同语言,持各色的旗帜,有身着“囚服”坐在轮椅的幸存者,也有胸前挂满奖章的老兵,纪念馆小教堂里不时传出凄婉、悲哀的歌声……
在纪念大会上,几位幸存者代表依次发言。他们讲述了当年在达豪的非人生活,回忆集中营解放的难忘时刻。法国老人塞缪尔先生说,1945年4月29日,当自己意识到恶梦结束了,内心无比激动,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记者在德国工作期间,曾三次经历纪念集中营解放的“逢十大典”。一些场景至今历历在目:1995年5月,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柏林以北35公里),那次活动邀请了2000多名集中营幸存者。许多身穿“囚服”的老人围坐在一起,相顾无言,老泪纵横。2005年5月1日在达豪集中营,数百名幸存者参加了解放60周年纪念仪式。坐在记者身边的是一位斯洛文尼亚老游击队员,他讲述了在达豪集中营迎来解放的那一天。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集中营幸存者离开了人世。在纪念达豪集中营解放60周年时,德国舆论就表达了某种担心,认为当时健在的幸存者已大都在80岁以上,再过10年将所剩无几,因此60周年的纪念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真的会如此吗?昨天,仍有138位幸存者不顾年事已高、病痛缠身,从世界20多个国家赶来参加纪念达豪集中营解放70周年的活动。95岁的挪威老人哈康·索尔白是其中的一员。二战期间,这位挪威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参加了抵抗运动,成为了著名的秘密电台“云雀B组”的成员。索尔白后来被盖世太保逮捕,在达豪一直坚持到了重见天日的时刻。
在昨天的纪念活动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对集中营幸存者的积极参与给予了高度赞扬。她说,有这么多幸存者前来参加活动,令其深受感动。默克尔在发言中严肃地指出:必须看到,即使在今天,犹太教堂和犹太人学校仍离不开警察的严密保护,拉比(犹太知识分子)仍有可能在街头受到攻击。她强调,德国社会不能给种族排外势力留有立足之地,必须利用法律手段与之坚决斗争。默克尔认为,纪念纳粹大屠杀受害者,是德国政府和人民的义务;纳粹德国给受害者带来的无尽灾难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使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意识到,勿忘过去是多么重要,“为了那些纳粹受害者,为了我们,也为了下一代,我们绝不能忘记过去。”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数量虽然逐年减少,但德国社会却没有忘却记忆。在昨天纪念活动的参加者中,记者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年人和年轻人。来自巴伐利亚小镇考费林的高斯先生告诉记者,当年考费林也有一个集中营,在二战末期,纳粹将奥斯维辛等地的大批囚徒转运到这个地方。2008年,该镇专门成立了一个协会,以纪念曾在当地遭受纳粹摧残的受害者,帮助集中营的幸存者和受害者遗属。记者问,这样的纪念活动还会持续下去吗?高斯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今天的德国人当然需要向前看,但是为了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必须牢记过去。”
(本报慕尼黑5月4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