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女宇航员麦克莱恩(如图)和男宇航员黑格搭档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视觉中国
在国际空间站在太空遨游的21年间,宇航员进行了200余次的太空漫步,但没有一次太空漫步是由女性独立或结伴完成的。原定于3月29日进行的首次全女性太空行走原本为万众期待,美国宇航局(NASA)26日却临阵换将——只因缺了一件合身的中号宇航服,这个历史性的任务被迫取消。
在众人叹惋失望之余,这一消息再次促发人们对该行业固有“玻璃天花板”的声讨,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宇航局体制内部沉疴痼疾的反省思考。
微重力条件下,宇航员身材发生了变化
原定于3月29日,两名女宇航员安妮·麦克莱恩和克里斯蒂娜·科克在国际空间站(ISS)外执行太空行走任务。但现在麦克莱恩不得不退出任务,陪伴科克的,只能是另一名男宇航员尼克·黑格。这是美国宇航局此轮3次太空行走任务中的第二次行走。
▲国际空间站上的三名宇航员,分别是黑格(左)、科克(中)和麦克莱恩(右)。|视觉中国
实际上,麦克莱恩和黑格在22日已完成第一次太空行走的任务,正是在执行任务期间,原本身穿大号宇航服的麦克莱恩才发现“中号的上半身宇航服,尤其是宇航服内的衬衣,更适合她。”但目前还未进行过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科克也穿同样的码数,于是29日太空行走的机会就留给了她。
“尽管美国宇航局已经尽力预估每位宇航员所需要的宇航服尺寸……但当他们进入轨道,为适应在微重力的环境下生活,他们的身材可能发生改变。”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发言人布兰迪·迪安告诉法新社:“任何训练环境都无法完全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太空行走,宇航员可能在太空中发现,他们原先合适的尺码发生了变化。”
就以麦克莱恩为例,在地面训练时,她穿大号宇航服十分合身,但22日太空行走的实践证明,大号宇航服对于她来说太笨重了。
取消行动是“玻璃天花板”的缘故吗
尽管美国宇航局的决定有上述理由,但这一消息仍然激起了人们对该行业内的性别问题的质疑。虽然是老调重弹,但时至今日,美国宇航局是否依然难以捅破行业无形的“玻璃天花板”?
从1961年美国宇航局将第一位男宇航员送入太空,22年后萨莉·莱德才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尽管此后已有40余位美国女性步其后尘,但这一数字和300余名男性宇航员比较起来,仍是凤毛麟角。
就空间站这一项目而言,自1998年国际空间站发射成功后,美国宇航员在21年间共进行过200余次太空漫步,但所有任务都是由男性宇航员或男女搭档完成的。
对此,希拉里在26日发表推文,直截了当地评论道:“再做一套宇航服”。但这一方法显然没有直接替换宇航员来得简单便捷。《纽约时报》援引美国宇航局发言人的报告显示,目前在空间站内,的确有两件中号宇航服,但“其中一件还没组装,不能进行太空行走。若要及时组装,在不计额外风险的情况下,将耗费宇航员数小时的时间。”
适合太空行走的宇航服(EMUs)其实由多个部分组成:手套、头盔、靴子和上下半身的宇航服,宇航服有中号和大号两种,它们相互兼容,没有男女之分,因此每个宇航员可以自由搭配。目前空间站内只有大号和中号的宇航服各两套,只有一套中号宇航服适合舱外行走。
专用于太空行走的宇航服技术陈旧、设备短缺
即便在地面上“再做一套宇航服”也并非易事,这一事件同时暴露了美国宇航服技术的老旧和设备的短缺。据《时代》报道,宇航服背后的核心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为宇宙飞船和空间站专门设计的宇航服总共只有18套。除去已“退休”的7套,在剩下的11套中,还有7套存放在地面,在必要时刻,可以从地面运送至空间站。
不过,储存在地面上的宇航服状况并不乐观。据2017年美国宇航局内部审核结果显示:“以目前EMUs的消耗速度,美国宇航局继续支持国际空间站的计划将在2024年将面临挑战,”报告指出,“如果空间站的运转延长至2028年,这一困难将严重升级。”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资金的问题。据《时代》报道,自2004年以来的4个总统任期内,载人太空探索的重心已多次转变——从空间站到月球,再到小行星、火星,最近副总统彭斯又再次把注意力转移至月球,他在26日宣布,美国将在未来五年内再次登月。但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宇航服,当宇航局刚开始为某项任务着手设计服装的时候,又不得不因战略的转变而转移注意力。
“宇航局已经花费了近2亿美元用于三种宇航服的开发工作,”报告写道,“然而距离开发出EMUs替代品,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如果下一任总统再次改变战略方向,适用于空间站的宇航服设计将更加落后。
作者:文汇报见习记者 吴姝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