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网络司令部在2018年中期大选期间,禁止一家俄罗斯网络水军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该公司被指在美国2016年大选期间通过在脸书上发广告干预美国大选。|视觉中国
俄罗斯国家杜马(下议院)2月21日一读通过了“主权互联网”的新草案,该草案旨在保证俄罗斯在遭遇美国等外部攻击的紧急状态下,国内网络仍然能稳定运行。此前俄媒报道称,为了配合草案的最终出台,4月1日之前俄罗斯将进行“断网”测试。
3月29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和社交媒体VK的用户交流时表示,“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网络主权, 不是我们非要‘断网’,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网络被人切断。”
俄罗斯面临的国家安全压力已经到了必须单独建网的地步了吗?美俄之间的相互信任已经如此稀薄了吗?
步入相互威慑的螺旋
俄罗斯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美国网络司令部在2018年中期大选期间,禁止一家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网络水军公司“网络研究办事处”接入国际互联网,展示了美国的网络封锁能力。美方宣称,此举是为了先发制人,通过主动出击威慑俄罗斯,避免“通俄门”的“丑剧”再度上演。
美国网络司令部此番亮肌肉,被视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新网络安全战略”的落地之举。2017年8月18日,特朗普宣布接受国防部长马蒂斯的建议,将网络司令部从战略司令部下属的次级联合司令部,升级为负责网络空间作战行动的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美军第十大独立作战军种。2018年9月18日,美国国防部出台了新的《网络战略》,明确了俄罗斯“假想敌”身份,大大加强了美军网络行动的主动性。
据报道,俄罗斯“主权互联网”草案,是在美国出台2018年度《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后拟就的。美俄两国似乎在网络领域,已经进入互相威慑的螺旋之中。今年2月20日,微软公司声称,在去年9月至10月之间,俄罗斯黑客团队“锶”攻击了超过100个欧洲智库和非政府组织相关账户,包括外交学会德国分会、阿斯彭研究所欧洲分部和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等。另一方面,俄罗斯则称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亦存在大量来自美国的恶意网络攻击活动。
此外,两国在网络领域的竞争,也不断被赋予大国竞争与地缘政治博弈的色彩。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称,自2014年以来,乌克兰已经成为美俄进行网络战争实践的前沿阵地。
▲ 2018年,俄罗斯指控“电报”等社交媒体传播危害社会安全的信息。|视觉中国
网络互信建设举步维艰
如果把视线从近处的喧闹转移到更远的历史之中,不难发现美俄之间的网络安全机制建设早在1998年就已经起步,之后20年却一路蹒跚不前。而且,与网络安全在两国国内政治排位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反,美俄就网络安全开展合作的意愿在不断下降,网络空间军事化的趋势也在加强。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去年8月,俄罗斯本来准备与美国在赫尔辛基峰会结束时发布一项联合公报,“禁止对彼此关键基础设施进行网络攻击”。此外,在2017年的德国G20峰会期间,普京也曾倡议,建立一个美俄网络工作小组,以保证在网络领域实施互不干涉原则。但是俄方屡次建议都没有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
与美国就重要的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国际条约,是俄罗斯自冷战结束以来,保持大国尊严和维护对美关系的重要手段。由于缺乏紧密的经贸联结,因此从安全领域入手进行谈判成为改善关系的抓手。
然而事实上,围绕网络安全谈判,美俄在最基本的观念上都未达成一致。俄罗斯主张把网络武器归类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范畴,因此认为使用网络武器是非法的。而美国认为,只要遵守现行作战规则,在冲突中使用网络武器是合法的。
在网络能力方面,美国在进攻军事目标方面有优势,俄罗斯则擅长进攻民用目标,双方在谈判中都希望确保己方优势,削弱对方优势,导致在网络安全、网络犯罪、间谍与军事活动方面的立场无法统一。
此外,美国最关心打击网络犯罪,同意禁止攻击民用目标,但不得禁止针对军事目标的行动及情报刺探;而俄罗斯则强调综合安全,希望通过国际条约严格约束各方行动。种种分歧,使得双方在网络安全领域难以达成管控冲突的共同规则。
此外,受制于“通俄门”的掣肘,两国在外交发展上停滞不前,但是针对彼此的网络行动却在逐渐升级,双方不断利用网络窃取对方情报和敏感信息,甚至已经在研究和演练如何在战争中使网络武器。
目前,美国国内也有人关注到两国在网络领域冲突上升的风险,3月5日,美国国际关系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世界报业辛迪加”专门撰文指出,光靠网络行动进行威慑不足以解决问题,外交手段应该尽快被提上日程。他建议,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协议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交换立场,提出认为需要自控的领域,并建立渠道管控双方之间的分歧。
作者:赵舒婷(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