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7月22日,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举行。此后,全球央行集体“放鸽”,新一轮货币宽松正在路上。|东方IC
据《金融时报》5月8日报道,2019开年以来,全球经济一扫2018下半年的阴霾,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暖。美国一季度GDP大增3.2%;英国、德国制造业PMI均开始止跌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亦有好转;而中国一季度更是取得开门红,出口、信贷、消费、工业、投资数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超预期表现一举扭转了此前极度悲观的情绪。
虽然近期全球经济有所好转,但在全球治理结构变革、政治极端化、宗教文化冲突加剧的今日,全球经济仍有两大灰犀牛值得警惕:
通胀上行终结超宽松货币政策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央行纷纷推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走出衰退。美联储长期保持了低利率,日本央行实行零利率政策已经有20年历史,而欧洲央行的三大基准利率中,主要再融资利率长期为0,边际贷款利率0.25%,存款利率-0.4%,实质上也是零利率政策。而3月美联储会议声明退出加息,欧央行会议重启长期定向再融资操作(TLTRO),全球主要央行再次同时转向鸽派。
在全球主要央行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全球失业率同步走低,然而通胀却迟迟未到,主要经济体美国、欧元区、日本的通胀都在2%的长期目标以下,经济复苏进程迟缓,菲利普斯曲线、欧肯法则等传统经济学理论纷纷失效。美国3月PCE同比增长1.5%,欧元区CPI也从2018年10月的2.3%高点迅速下行到2019年初的1.4%-1.5%的水平,日本通胀更是长期在1%以下,宽松货币政策下“低通胀+低失业”的组合似乎成为新常态。
然而全球经济是否真的毫无通胀压力?在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行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全球财政支出空前增加、政府负债累累的情况下,迟到的通胀是否会卷土重来,值得警惕。
今年以来,全球油价已经累计上行超过28%,诸多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全球资本市场也已累积了较大的资产泡沫,全球范围内流动性仍然十分充足。而中国猪周期也已启动,预计年内CPI将温和上行。如货币宽松政策继续,外溢的流动性逐渐传导至实体经济,不排除未来全球通胀将重新抬头的趋势。而所谓的新货币理论的基石是低通胀,如果通胀上升,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就将终结。
▲ 2018年6月1日,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玛丽娜-勒庞宣布“国民阵线”改名为“国民联盟”。欧洲民粹主义方兴未艾。|东方IC
欧洲“光荣孤立”下的民粹主义
在全球科技浪潮风起云涌,金融科技、数字科技、人工智能创新方兴未艾的今日,这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基本由中美科技巨头引领,欧洲国家严重缺席。在近期的伦敦金融科技峰会上,欧洲在科技领域仍持有“政治正确”和“另类”视角,很多议题关注金融创新的道德规范和数据隐私保护,如GDPR、MIFID II等数据保护和市场监管展开,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科技创新应用的讨论。
这其中固然有欧洲自我保护、在成熟固化经济体中科技创新试错成本较高等原因,但更加深层的原因或许同欧洲长期以来的精英意识和优越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和美国在全球经济、科技领域独领风骚,而沉湎昔日荣耀、以生活品质和慢节奏著称的的欧洲大陆则显得同这个快步前行的时代格格不入。“脱欧”延期后,再次公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一民粹主导的闹剧究竟作何收场,仍需观察。
同时,欧债危机后,欧盟深受难民潮、恐怖袭击、核心同边缘国家分歧加大的困扰,加之经济复苏乏力,主流政党麻烦重重,正在不同程度受到民粹主义政党的冲击,民粹主义政党在各国支持度空前高涨。近年欧洲各国的右翼民粹党都逐渐走出边缘地带,包括法国的国民联盟、意大利五星运动、希腊的金色黎明党、英国独立党、荷兰自由党,以及葡萄牙、瑞士和丹麦的人民党等党派在内的民粹势力都在本国的政坛中扮演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角色。而主要国家里,默克尔已卸任德国基民盟领导人,法国国内“黄马甲”运动呈愈演愈烈之势,总统马克龙的民众支持率也已陷入低谷,2019年前景低迷的欧洲或许会遇到更强烈的民粹风暴,民粹政党对欧洲的经济政策影响值得警惕。
作者:文汇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松
编辑:刘畅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