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欧歌赛上,嘉宾麦当娜歌唱《未来》时,两名舞者(右下)突然转身,留给世界贴有巴以国旗的背影。|东方IC
5月18日,为期5天的第64届欧洲歌唱大赛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落下帷幕,也许人们已不记得荷兰选手邓肯·劳伦斯凭借一首自弹自唱的钢琴曲《电子游乐场》从41国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但一定记得在助演嘉宾麦当娜歌唱《未来》的时候,两名舞者突然转身,留给世界贴有巴以国旗的背影。一时间,“政治性”再次成为本届欧歌赛最大的亮点。
▲2019欧歌赛冠军——荷兰选手邓肯·劳伦斯,演唱《电子游乐场》。|新华社
与其说欧歌赛是欧洲流行音乐的大赏,不如说是一出有关地缘政治的戏剧。从参赛选手的选拔,到标语的内涵,再到投票的过程,它吸引了众多语言学家、外交家、政治学家像歌迷一样坐在电视机前,敏锐地察觉政治的味道。
艺术家和政治家“同台竞技”
“今年的欧洲歌唱大赛是政治性的,一如既往地颇具政治性”——这是《华盛顿邮报》给出的标题,也是对欧歌赛“非政治性”原则的讽刺。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代表冰岛参赛的朋克乐队哈达里,是今年唯一公开谈论政治、抨击以色列主办权的参赛者。其奇异的风格和坦率的政治立场,让该乐队在今年3月冰岛国内的角逐中脱颖而出。
“在冰岛,抵制特拉维夫欧歌赛的声音很大,”哈达里乐队在接受以色列电视台的采访时说,“我们公开反对欧歌赛在以色列举办,冰岛民众之所以投票给我们,意味着他们也赞同我们保持批判性态度的决心。”
▲冰岛乐队Hatari在欧歌赛上。
《仇恨将占上风》是三名年轻人的自选曲目, “仇恨将占上风/欧洲的心脏被刺穿…… ”这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道。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歌曲暗示着在欧洲崛起的民粹主义,可能会带来一个更加黑暗的未来。凭借此曲,他们顺利从14日半决赛挺进了18日的决赛,但在决赛现场听取评分结果时,乐队成员竟将形似巴勒斯坦国旗的小横幅举在胸前,这被认为是欧歌赛历史上最疯狂的表演。
实际上,哈达里乐队是巴勒斯坦民间组织“抵制、撤资和制裁(BDS)”运动的一员。自去年以色列歌手妮塔·巴梓莱因演唱女权主义歌曲《玩具》摘得欧歌赛桂冠、以色列继而成为举办国以来,2019欧歌赛就遭到了全球各地BDS活动家们的抵制。他们认为,如果欧歌赛在以色列举办,以色列政府将会用“漂亮的外表”粉饰“战争的罪行”,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巴以冲突中移开。
“如果你们说2019欧歌赛不是政治事务,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利库德集团是个流行乐队,而内塔尼亚胡就是其中主唱呢?”哈达里乐队的成员调侃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高度评价2018欧歌赛冠军巴梓莱,盛赞这位胖胖的姑娘在“特殊的外交关系”上做出的贡献,是“以色列最好的大使”。
对于艺术家而言,欧歌赛可以是表达思想的舞台,而对于政治家来说,文化舞台同样可以作为政治的工具。
摘得亚军的意大利选手亚历山德罗·马哈茂德就曾令意大利副总理、极右翼联盟党领袖萨尔维尼大为光火。这位26岁的埃及裔意大利说唱选手在今年2月举行的圣雷莫音乐节中夺冠,因而获得进军特拉维夫的资格。他的演唱曲目是《金钱》,在这首意大利语歌曲中,首次添加了阿拉伯语的段落。这首歌曲以及马哈茂德本人,对于反穆斯林和反移民的意大利极右翼势力来说简直难以接受。
▲埃及裔意大利说唱选手马哈茂德在欧歌赛上演唱《金钱》。
据报道,在圣雷莫音乐节选拔的大众票选中,马哈茂德只排第三,但他依靠现场评委和专业记者的打分拔得头筹。“这次评选是这个国家的一面镜子,”萨尔维尼在推特中不满地说,“显示了民众和精英的对立”。萨尔维尼的言论将这一事件上升到民粹主义的立场,对此,英国《卫报》评论认为,在萨尔维尼等政治家眼里,马哈茂德不过是左右翼竞争中的一粒棋子,至于他音乐的好坏,其实无关紧要。
标语暗含着政治隐喻
欧歌赛不仅是艺术家和政治家们的舞台,其每年的标语也暗藏着政治的隐喻。
“敢于梦想”是2019特拉维夫欧歌赛的主题。但这一标语却成了以色列左翼非政府组织反讽的对象。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5月11日,“打破沉默”组织在特拉维夫最繁忙的主干道上树起了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敢于梦想的自由”。广告牌分为两个部分,印着“敢于梦想”的蓝色部分,是特拉维夫的阳光和沙滩;但在印着“自由”的灰色部分,则是约旦河西岸的瞭望塔和隔离墙。通过这幅广告,该组织想让来到特拉维夫观看欧歌赛的游客能够看到以色列的另外一面。他们在推特上写道,欢迎游客们参加希伯伦一日游活动 :“在离您酒店1小时的车程之外,成百上千万巴勒斯坦人在以军的统治下生活,这是我们想要给您展现的整幅画面。”
▲5月14日,以色列左翼组织抗议欧歌赛在战乱的以色列举行。
其实,只要你按图索骥,就会在一些标语中发现举办国悄悄埋藏的政治密码。自2002年爱沙尼亚欧歌赛首度使用标语以来,它就被编进了欧歌赛的DNA。
2004年,第二次参与欧歌赛的乌克兰就旗开得胜,为首都基辅赢得了2005欧歌赛的主办权。但谁也未曾料到,就在年关将至,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大选乱局的余波一直蔓延到2005年冬季。就在欧洲广播联盟(EBU)考虑是否换个举办地时,乌克兰政府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欧歌赛的筹备。“觉醒”成了2005欧歌赛的标语,预示着这个国家对未来的展望。
时移世易,2017年,当乌克兰再次主办欧歌赛时,“庆祝多样性”成了主题,但这届欧歌赛却因俄罗斯的愤然退出而被评价为“极具民族性”,那几天的歌舞升平也依然无法粉饰英国“脱欧”、民族主义兴起、欧元区经济滞缓等令人焦虑的时代背景。
欧洲中心国家变得孤立
今年是以色列第三次举办欧歌赛,这个非欧洲国家分别在《埃以和平条约》签订的1979年和《奥斯陆协议》背景下的1999年主办过这一盛会。
自以色列1973年首次参赛以来,欧歌赛参赛国的限制打破了地理的范围。此后,EBU的所有会员均能报名参加。2015年,即便是远隔重洋的澳大利亚也首次参加了比赛。
今年,除乌克兰和保加利亚没有参赛外,共有42个国家的歌手相聚特拉维夫。在欧歌赛参赛国不断壮大的同时,也衍生出地缘政治上“互帮互助”的投票集团。
纵观近20年欧歌赛的举办地,有7次在北欧地区举行,6次在前苏联地区。而出资最多的“五巨头”(英、法、德、意、西班牙)却在比赛中表现欠佳,除德国选手在2010年夺冠以外,1997年后的20多个年头,“五巨头”可谓颗粒无收。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在受调查的七国民众中,英国人最坚定地认为比赛结果“都是政治性的”。
欧歌赛从1997年开始,在专家评委打分外,引入了观众投票规则。人们可在当晚选出自己喜爱的10首歌曲,最喜欢的给12点,其次给10点,再次给8点,然后7点、6点、5点、4点、3点、2点和1点。如果两国民众互投的点数大于随机分配的比例,则它们可能属于同个投票集团。研究显示,巴尔干地区、北欧地区以及前苏联地区是三个主要的投票集团,而传统“五巨头”的选票来源则相对分散。
欧歌赛赛情传达的地缘政治新情况让《经济学人》忧心忡忡地写道:“欧洲正在瓦解。投票集团间相互联合,形成了外围联盟;而位于欧洲中心的国家,将变得更加孤立。”
作者:文汇报见习记者 吴姝
编辑:陆益峰
责任编辑:宋琤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