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共同发布了《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华政策报告(2019)》。这份报告囊括了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爱尔兰、瑞典、丹麦、克罗地亚和中东欧国家的对华政策内涵。
报告着重关注了这些国家在欧盟共同对华政策框架内,各自对华政策的复杂特征和地区特色。报告作者认为,从欧盟发表的《欧中战略前景》文本来看,它对华政策较之前更加精细和更具操作性,在整体上也显得更为复杂。中国必须将对欧政策更加细化并加强从成员国、次区域和欧盟三个层面去处理,从而使中欧关系能变得更有利于双方,并有益于世界。
报告作者认为,2019年是欧美“跨大西洋关系”出现较大裂痕的一年,不管是对待北约的会费及其效能、伊核协议,还是双、多边贸易规则上,双方都存在很大争议。因此,在欧美关系之外,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华政策的独特性或自主性比以往显得更为明显。
▲欧盟旗帜。 新华社
2019年的德国对华政策,深刻体现了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大变局情况下德国对此的反应和抉择。在这一年中,德国对华政策呈现出合作与竞争并行的基本态势。
法国马克龙政府在进入执政中期后内政外交的改革之势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法国对华政策在延续两面性的同时,加强对华合作、相互借力的一面有所上升。两国元首实现年内互访,在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凸显了亮色。同时,在英国“脱欧”、德国领导力有所减弱的背景下,法国力图在欧盟对外政策中扮演牵头角色,这也反映在对华政策领域试图以“统一的欧洲声音”应对中国的竞争。2019年,法国对华政策总体上呈现出合作中寻求“平衡”的特征。
目前,中英将两国关系定位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发展势头总体积极。2019年,中英关系在经贸投资、金融服务、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果。不过,中英关系呈现总体健康积极的同时,也面临着若干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如果激化,可能会对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冲击。
2019年是中国和意大利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政局以及风云变幻外部环境,意大利对华政策和外交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以务实主义为导向的高度连贯性,这既是其外交理念的体现,也根植于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
2019年西班牙对华政策和西中新时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已有良好基础上,特别是在习近平主席于2018年11月底对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对两国关系起到了有力的引领作用下,克服西班牙国内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着稳定友好的态势。
在新旧权力交接与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希腊高度重视中国这一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希关系延续了2018年的良好态势,并迎来重大机遇与突破,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然而基于希腊与美欧的坚定盟友立场,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中,其对华政策中隐含的不稳定性也需要加以正视。
2019年适逢中国爱尔兰建交40周年。自2012年中爱建立战略伙伴开始,两国的关系发展进入快车道,迎来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蜜月期”。在此过程中,爱尔兰多次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寻求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作为欧盟成员国的爱尔兰也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欧盟领路人”的作用,为中欧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互利合作牵线搭桥。
北欧国家中,2019年瑞典的对华政策在大国竞争背景下显示了较大的自主性和延续性。丹麦在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一方面希望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利用中国经济发展为丹麦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机遇,更深入地进入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
2019年中东欧国家对华外交呈现两极化波动。双方经贸往来进一步增加,但在政治合作意愿上,因为各国内政和外部因素影响,中东欧国家对华态度上出现了一些矛盾性和差异性。在中美贸易摩擦和中欧竞合常态化的影响下,部分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关系受到美欧消极政治态度的牵制上升,与中国的正常合作被视为有政治敏感性,这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对华友好形成较为鲜明的对照。克罗地亚对华政策大体上不会受政治问题干扰。中克关系在2018年取得突破,2019年继承了前一年发展势头,双边关系进入“钻石期”。
2019年的欧洲议会大选和欧盟机构领导人换届,这既是决定未来数年欧盟权力格局的一次关键抉择,也是塑造未来数年欧盟内政外交的关键窗口期。在欧盟的议程更为向内聚焦、对外更具防御性的背景下,欧盟的对华政策也随之出现相应调整。欧盟试图在面对中国时发出更为自信、一致的声音,以维护欧盟整体的利益。欧盟仍将中国视为维护多边体系的合作伙伴,但同时又力图通过继续推进内部一体化以增强制衡中国的能力。在增强自主性和防御性的前提下保持接触将是未来欧盟对华政策的主要特征。
该报告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共同发布。
作者:沈钦韩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