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生最怕什么? 最怕那种夜里“叮咚”一声按着门铃就要来生的孕妇,因为她们此前的状况,医生什么都不清楚。可怎么办,这里就是产妇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得硬着头皮闯进未知。
会遗传的S蛋白缺乏
1月1日元旦夜,圆圆找到新华医院,半瘫着。她在浙大附属医院、瑞金医院等沪浙两地看了好多家医院。瑞金医院做出诊断:“易栓症。”原因是S蛋白缺乏,一种基因缺陷。
养了两个月,胎儿终于等到36周。3月10日,新华医院4号手术室。“睡觉吧。划!”随着麻醉科赵璇医生推完麻醉药物,熊瑛在孕妇腹部划下第一刀。
“产科手术大人小孩两条命,麻醉药要尽量不通过胎盘屏障影响到胎儿。”赵璇说,这台剖宫产还得快,与麻醉药物在全身的代谢拼速度,尽可能减少它对胎儿的影响。
5分钟,胎儿出来了!手术室欢呼熊瑛为“熊快手”。但手术还没完,这不是普通的产妇,能走到手术台这一步真不容易。
产妇流产过一次。因为这怪病让她很容易形成血栓,到新华医院时就因为血栓跑到腿部造成她身体半瘫了。矛盾的是,由于血小板缺乏,她又很容易出血……一边要防出血,一边又要让血不凝起来,治疗变得十分艰难。
为保住孩子,圆圆得不断从正常新鲜血浆中补血,各种治疗、基因诊断,前后花费近20万元,一切只为吊着这孩子的命。
终于熬到36周,产妇吃尽苦头,生了一个女儿。
“理论上讲圆圆应该做产前诊断,S蛋白缺乏有遗传倾向,如果是女儿,这孩子今后妊娠也可能跟妈妈一样……但,这孩子要得太艰难,我们都清楚无论如何她都会要这个孩子,产前诊断的结果意义不大了。”面对一些案例,要不要坚持“优生”,熊瑛变得很矛盾。
血液中心全力配合调血
青青也是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疑难病例———她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十多年。
青青的老公50多岁,熊瑛能明显感觉到,青青很希望给这个家庭添一个孩子,但现实是这次怀孕真的风险很大。
朴实的父亲对熊瑛说:医生,我们全力相信你,不要管小孩,青青的命要紧。但,父亲终究拗不过女儿的意愿。她拼死也要生。
艰难的治疗开始了。正常人获得血小板输入后可以维持2-3天,但青青输入血小板后,第二天血小板计数就往下掉甚至比输入前更低———外来血小板有抗体。
“无效输血”令医生抓狂。
更要命的是,青青得做剖宫产手术,手术需要大量用血小板。不同于义务献血,正常人每次只能献1个血小板,1个月只能献1次。青青手术需要8个血小板,怎么特配那么多给她? 小医生说,这是“吸血鬼”妈妈。
医院直接与上海市血液中心联系,约在周五手术,万幸的是,周四8个血小板凑齐了。1个血小板有多大作用?在血液科,0.5个血小板就能给白血病孩子续命。熊瑛说,孕产妇死亡率考验城市的文明程度,为了青青能生产,血液中心全力调配。
可就在手术前夜,青青的老公找到熊瑛说:我们再等等,手术暂时不做了,等孩子再长得大些。子宫犹如天然营养器,很多家庭都不希望孩子早产。但青青不同,孩子再不出来,她生命有虞。
“你知道8个血小板对很多其他病人的意义么? 因为你,一个医院,整个手术团队陪你玩?”熊瑛能感受到,这个案例里青青的父母都不想要这个孩子,但青青的老公是要小孩的,甚至为此忽略了孕妇的生命危险。对这些微妙的家庭关系,产科医生不得不参与其中,为产妇和婴儿保障生机。
如果我们有更好的孕前诊断
产妇历经九死一生,最终母子平安,但熊瑛想想还是后怕,这不仅因为产科的风险与意外并存,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结局是“一尸两命”,医生甚至都来不及救。
每次结束一个病例,熊瑛都会做些小反思,她说,青青如果有很好的孕前诊断,那么医生可以在怀孕前就给她调理好身体,让病情稳定后再怀孕,而现实是,青青得再障十多年,治疗断断续续,根本谈不上规范。圆圆也是如此,当然,如果有孕前诊断,她能知道自己根本就不适合怀孕。
最近,新华医院产科老主任杨祖菁还在头疼一件事,接到一个孕妇———头胎剖宫产,第二胎人流,但在外院手术时,子宫、肠子穿孔,做了肠造瘘等两次修补手术。这个被打过两次“补丁”的子宫连同糟糕的腹腔令她根本不适合再孕。可是,这个妈妈就这样出现在产科外。
为什么她不知道这样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医生们的着急、生气、无奈,指向同一个问题:人们对产前诊断、孕前诊断的重要性认识很不够。
“我们说‘二胎,的风险,不是要吓到妈妈们,而是提醒大家产前诊断、孕前诊断的重要,反复说几次都不为过。”熊瑛说,产前诊断不能完全诊断并发现“二胎的意外”,但能根据前次剖宫产的原因、时限、预后,此次孕期子宫疤痕的厚度,新生儿的大小以及母体的情况,增加妊娠的成功率。毕竟,一旦子宫破裂就是两条命。
“我们一直在刀刃上行走,要时常警醒自己。”熊瑛说。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