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 有信心有盼头
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2014年,我将迎来基层工作的第十个年头。
人们常说,社区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我们都要处理方方面面的繁杂事务,任务确实很辛苦。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居民区干部编制不统一,或是事业编制,或是外聘人员。
这些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街道有了更多精力专心从事社区建设。作为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政府相关政策能有所倾斜,让我们这些直面民生的社区工作者工作起来更有信心、更有盼头。
新的一年,利好频频——比如前不久举行的市委全会提出,社区干部从繁琐的制作台账、迎接评比检查等事务中解脱出来后,可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上面;另外,市级、区级机关精简出来的编制,将充实到基层一线。这让我们对今后有了更多期许与信心,我想,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新生力量、新鲜血液补充到基层一线的队伍中,他们也将获得更多机会,很好的保障。
高考改革 举好减负大旗
去年,教育部出台了招生考试改革总体方案,未来高考改革将有大变动、出大政策。这些改革举措的出台都兼顾到了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需求。
但经验告诉我们,从政策设计层面的“理念减负”,到实际操作层面的“减负”,中间往往是有一些距离的。
现在,高考指挥棒依旧在“转”,如果今后的考试评价体系只是一味强调均衡、全面,那么“理念减负”很可能在操作的过程中变成实际的增负。
举个简单例子,有名校公布2014年自主招生政策,有学校就透露说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试会引入学业考成绩,并伴有“几个A几个B”的门槛要求——这样的信息一经传递,学生们立刻就会很紧张,10门学业考,哪门敢不认真对待?!可仔细想想,高中10门科目都要用心用力学,为了多得几个A,学生哪还有时间投入自己真正喜欢的学科,发展真正的个性。
招生考试改革,离不开对学生的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真希望我们的选拔机制能有一把“万能”的尺子,量出不同学生的不同优势,宽容他们的不足,给年轻人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他们更多的机会深造、成才。做到这一点,减负政策方能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