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人才大厦举行,100家中外企业现场设摊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00个。招聘会最终收到简历384份、达成意向77人,当场录用残疾人大学生27人。 文汇报记者 赵立荣摄
上海市教委截至5月10日的统计表明,本市高校毕业生的初次签约率已达42.8%。往后的2个月,将是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冲刺期”。
多项政策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
国务院昨天下午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区和高校将零就业家庭、农村贫苦户家庭、城乡低保家庭以及身患残疾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在上海分会场,记者获悉,到目前为止,今年沪上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贫困生群体中,约有三分之一已落实了工作岗位。解决剩余的家庭贫困学生的就业问题,将成为本市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今年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六大新举措,其中包括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对于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实名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的,2年内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等。根据昨天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各地都要在年内制定出台实施办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实际上,就在最近的一两个月间,上海已经在政策层面出台了多项助推大学生创业的新政策。今年3月1日起,上海推行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本从实缴制变更为认缴制、停止企业年检。从今年4月1日起,包括城乡社区服务类、科技类在内的上海四类社会组织可实行直接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减少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必须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避免政策放空。”在昨天的上海分会场上,这一点被重点强调。
大学生应转变就业心态和观念
不少与会人士谈及目前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时有一个同感:9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还有待进一步调整。“过去的大学生找到第一份工作,都是很认真、很慎重对待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辞职。但现在,不少年轻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或实习,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辞职或者放弃了。这在过去是很不能理解的,现在却时常发生。”
一方面是高校就业难的压力在经济形势的影响下被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企业出现招工荒,找不到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
“据我所知,很多机构、单位现在都不敢轻易搞招聘会--没有大企业、跨国公司撑场面,光有中小企业,根本吸引不了大学生。”一位熟悉高校就业情况的专家如是说。而这个情况,也在不久前得到过印证。
今年4月中旬举行的“2014全球创业周中国站之创业企业招聘会”,大约50家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精心挑选的高潜力创业企业现场摆摊,招募应届毕业生。虽然很多工作岗位都向大学生敞开怀抱,但记者后来从主办方获悉,这次的招聘会最终还是“供大于求”--企业拿出的岗位总数高于参加应聘会的人数,不少岗位应聘者寥寥。
与会专家指出,伴随着上海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转型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和新兴行业的就业机会。因此,建议更多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要尽快转变就业观念。
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出席昨天的上海分会场会议并讲话。
文汇报记者 樊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