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会员卡、健身卡、餐饮卡……当预付卡式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者预付的费用该如何保证?在市人大常委会下周即将审议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中特别有2条是针对预付卡管理,今后预收款金额1000元以上的,经营者应当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同时,发卡经营者应在商业银行开立预付卡资金存管账户。
■记者调查 美容美发卡 低价作诱饵
上周日下午2点,记者走进位于浦东新区上海湾内的明亚思造型沙龙,在1小时的剪发过程中,理发师2次推荐染发、2次推荐头皮护理,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办卡。
“打折后比较划算。”理发师介绍,该店会员卡充值3000元,打八折;充值5000元可享七折;充值1万元可享六折优惠。如果按原价,该店日本理发师的洗剪吹为350元/次。
当问及签订会员卡是否有合同以及万一关店如何处理时,前台服务生表示:“这家店已经开了很久,许多会员都选择1万元的金卡,不会骗人。”记者在点评网站查询,该店并不是连锁店,其最早一次的消费时间为2012年6月。
“有些美容美发连锁店,就是为了赚预付卡的钱。卖出包月卡,可以提前回笼资金。”在市工商局举行的人大调研座谈会上,上海美容美发协会会长董元明告诉记者,预付卡消费模式也起到了拉住顾客的效果。
“目前美容美发行业在预付卡管理上实行合同示范文本,对于预付卡的管理实行备案制度,并由第三方保管。”董元明介绍,“目前上海美容行业有1000多家企业、280家会员单位,其中只有22家进行了备案。一些连锁的预付卡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对于没有备案的企业,董元明坦言,管理这些企业有很大难度。“许多店下半年开店,春节以后关店。利用美容行业卖卡的目的就是以低价消费为诱饵,若不买卡就接受高价消费,消费者很容易上当。”
■部门回应 10年投诉增121倍 监管难以全覆盖
除了美容美发之外,目前上海在健身、洗染、餐饮、教育、婚庆等多个行业都存在预付卡式消费。据上海市工商局统计,仅文化、体育行业发行预付卡的企业就达1.8万余家。2003年,12315热线受理了28件预付卡消费者投诉,2013年受理了3425件,增长121倍。
预收款经营活动行业分布面广,消费方式灵活多变、自由度高,行政监管难以做到全覆盖。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介绍,一旦商家倒闭,消费者的预收款难以追回。
“从上海的消费和执行的实践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预收款和发行预付卡的活动缺乏约束。”陈学军说,与此同时,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也相对比较薄弱。据统计,近3年工商局、消保委等部门每年收到涉及预付卡投诉3000余件,由预付卡引发的群体性纠纷每年有10余件,亟需法律进行约束。
“此外,经营者预收资金的使用属于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行政管理部门无法监控。”陈学军说,对于预付资金安全保障问题,目前商务部针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布了专门规定,要求规模企业、集团发卡企业和品牌发卡企业应确定一个商业银行账户作为资金存管账户,并与存管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
“许多连锁店都存在恶意关门一走了之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薛明扬表示,利用信用档案进行监管还做得远远不够。是否可以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方式来解决,及时将行政执法中查办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新增条款 规范经营方式 进行分类管理
对此,《修正案(草案)》对预收款经营方式进行了规范,规定了采取预收款的收款方式的经营者义务,消费者要求订立合同或者预收款金额1000元以上的,经营者应当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将合同文本之外、记载于磁条卡或芯片卡等载体上的格式条款作为合同内容的,要征得消费者同意,并要保存相关资料2年。
此外,《修正案(草案)》对发行预付卡的经营者作出特别规定,要求发卡经营者应当在商业银行开立预付卡资金存管账户,与存管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并在经营场所、网站首页定期公示预付卡资金总量和使用情况。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涉及发行预付卡(多用途预付卡除外)的,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记名卡不得设定有效期,不记名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
市人大财经委在调研中有意见认为,把开立预付卡资金存管账户扩展到所有发卡经营者,旨在加强资金监管,但发卡经营者规模大小不一,管理水平高低不同,需要分类管理。同时,财经委建议,扩大预付卡风险警示的范围,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都应明示风险,提醒消费者理性购买。
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将于下周审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
文汇报见习记者 祝越 记者 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