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当务之急,是以调整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为基础来重塑技术要素导向的科技资源的配置模式,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从而使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全球竞争的态势已经表明,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力资源能否向科技部门实现更有效的配置。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创新策略、做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的错配
过去十来,中国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增长率是全球最高的。2000年-2013年期间,研发资金从896亿元增加到1.18万亿元,占GDP的比率从1%上升到2%以上。比较世界各国,只有11个国家的研发资金占GDP的比率超过2%,中国这一比率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也比许多发达国家高一些,如荷兰和挪威分别是1.63%和1.62%。2012年,上海的这一比率更是高达3.37%,全球高于这一比率的国家只有四个:以色列(4.86%)、瑞典(3.75%)、芬兰(3.46%)和日本(3.44%)。这样的高投入,理应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创新成效,然而现实却很“骨感”。
经验研究告诉我们,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是物质资本的投入,三分之二的动力是来自于人力资本的更高劳动生产率。测定人力资本对创新贡献的指标是研发人员占百万人口的比率,更高的比率和更快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不断上升的人力资本密度。下面的三组数据有相当大的说服力:一是研发资金占GDP比率高于中国的11个国家的研发人员占百万人口的比率均在3500人以上,例如美国和德国分别是4663人和3532人,韩国为4600人;芬兰是一个500万人口的小国,它的研发人员占百万人口的比率是7700人,居全球之首。二是研发资金占GDP比率低于中国的工业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基本上也在3500人上下,例如荷兰和挪威分别是3089人和5468人。三是中国的这一比率仅为1071人,上海也只有1539人,使得科技人力资本投入远低于物质资本的投入数,正好指明了我国创新投入中人力资本的严重短缺。
研发人员与研发资本投入不匹配
科技资本投入的增加,并不必然产生人们所期望的相匹配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原因在于仅有物质资本积累无法将一个静态经济转化为永恒增长的经济;而科技人力资本被引入到生产和创新过程,人均产出则将会无限增长。人力资本增加与快速的物质资本积累,两者缺一不可。
今天,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科技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试想一下,要使中国研发人员达到与研发资本投入相适应的比率,即研发资金占GDP的2.5%和研发人员占百万人口的比率为4500人,那就需要增加500万以上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当前150万人的数倍。但是供给方面的情况是:2012年,全国科学和工程技术学位的硕士毕业生大约25万人,科学和工程学位的博士为1万人,两者相加为26万人。作一个乐观的估计,其中的四分之一能够进入到研发部门,每年新增的研发人员是6.5万人,而实际上在2008年-2013年的六年间,平均而言,每年新增的研发人员是2万人左右。以每年6.5万人的最乐观的估计,需要80年才能增加500万研发人员;以每年2万人的增长数估计则需要250年时间。要在2020年达到工业发达国家的用于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本投入比率,每年需要增加10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从年增2万到100万的人才跨越是现有人力资本供给和配置体系无法解决的。此外,还有一个更使人震惊的科技人力资本在制造业的低投入境况:我国计算机与电子行业和制药业是制造业中研发人员占劳动力最高比率的两大技术产业,分别是4.66%和2.67%;而美国的相应比率则是11.37%和13.23%。
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
与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相比较,中国的人力资源是最丰富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人力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部门呢?
目前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同收益率的事实告诉我们,大量拥有科学和工程技术学位的毕业生蜂拥到高收入的垄断行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为主的金融业。以2012年为例,金融业的人均工资是89743元,科技行业的平均工资是69254元,是金融业的77%;制造业是竞争性行业,其平均工资是41650元,是金融业的46%。令人担忧的是,很有可能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科技人才正被“诱人”薪酬驱赶到非生产型、非科技创新型的部门。那么,在缺少更高质量和更多数量的科技人力资本流入时,资本报酬递减的古老诅咒出现了,大量用于技术创新的物质资本陷于无人问津或低效使用的境地,制造业的创新效益不佳是预料之中的事,也更强化了制造业的低工资,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科技资源配置条件下,就无法实现创新驱动的战略目标。过去的科技创新面临的是有人、无钱,今天则是有钱、无人。
有什么样的人力资本配置模式,就有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成效。当科技部门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不能高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时,即使增加再多的科技资本投入量,也不一定有明显的创新成果。反之,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则将转移到增长技术中。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部门必然成为一国或者全球的技术创新中心,也将是人均收入增长率最高的部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据此,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当务之急,是以调整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为基础来重塑技术要素导向的科技资源的配置模式,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从而使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殷醒民(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