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明 市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
何建华 市政协常委、致公党上海科技系统委员会副主委、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吕建中 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委员、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总经理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这些科技创新亟需的公共研发环境对于提升社会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产生重要影响。上海这些年持续对相关工作进行推进,也收获了不小的成效。但是,仍有一些瓶颈问题需要突破。
创新资源共享应制度化
麻生明:重要的研发仪器、实验装置的共享,能降低社会的创新成本,减少重复投资。据我了解,目前在部分研究机构里,设备的共享力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很多时候,实验室的仪器被闲置。
何建华:致公党上海市委去年实地调研了本市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起草了一份提案,我是课题负责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提升上海科技竞争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运营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与时代进步的要求存在明显距离。
据我们了解,一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立项时先天不足,政府对于一次性硬件投入有制度性安排,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安排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平台普遍缺少维护资金,致使他们在管理中、服务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特别是今后几年,随着原先的设备逐渐落伍、老化,平台本身缺乏升级资金。
吕建中:我们中心拥有一个以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为目标的盾构掘进机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是国内唯一的研究盾构相关工程技术及“产学研”为一体的研究中心。平台虽有政府投入,但企业有推进的动力,也是投入的主体。如果能够有效推进研发资源共享,既能减少研发设备的重复投入,更重要的是能引导跨领域的创新资源碰撞出新想法。
缺资金、缺模式、缺信任
何建华:致公党上海市委的调研发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同时也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但是如何在“公益性”与“市场化”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值得探讨。此外,社会力量有热情投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其资金困境,但却找不到参与空间。
麻生明:高校、科研单位的实验室、实验设备要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的确存在难度。比如说,谁来服务?资源如何调配?要不要收费?按什么标准收费?这些问题都值得政府引导,探讨一个更好模式。
吕建中:上海科研仪器共享工作有基础,但内部交流还不是很够。此类平台、中心现在有很多,相互间本应通过某种方式更好地整合资源。目前,企业将新技术放到公共平台上的态度有些保守,如果涉及核心技术,一般不愿完全无偿开放。但实际上,如果能在知识产权、数据安全等方面有所保障,如果资源共享能够跨界提供给没有竞争关系的用户,共享的效果和深度能够提升。
文汇报首席记者 张懿 记者 何连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