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在线交流互动。 本报特派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特派记者 顾一琼 见习记者 祝越
昨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的七位代表,围绕“立良法、促改革、惠民生”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殷一璀、姚海同、朱之文、刘卫国、沈志刚、林荫茂、周振波七位代表在与网友互动时,多次提及“立法为重”对于上海发展的现实意义。讨论交流中,“让立法引领改革,改革促进立法”成为大家的共识。
让普通市民都有机会参与立法过程
有网友直接抛出困惑:普通老百姓如何参与立法,能否有更畅通、更方便的渠道让普通市民参与立法过程?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透露,今年上海人大工作的关键词就是:立法为重、监督为实、代表工作更活。
殷一璀说,今年的人大立法方向和民生密切相关,比如急救医疗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还有供用电、绿化、烟花爆竹等,“每个普通市民都有机会参与立法过程。”她说,每部法规草案都会在媒体上公布,市民都可以参与发表意见;如果对某部法规有研究,市民还可以报名参加立法听证会,或者报名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审议。
说到监督为实,殷一璀表示,今年市人大将会更多地关注监督工作流程,更多地关注监督项目的跟踪,“社会有所呼,我们应该有所应。”她表示,今年上海市人代会上通过了“一办法两规定”,进一步对代表的履职给予了规范和服务保障,今年要落实好“一办法两规定”,让代表们的履职更有活力、更有深度、更广泛。
立法要为改革留下空间
过去一年,上海共立了20部法,其中表决通过了16个,还有4项流转到2015年,其中包括推动全面改革发展、城市管理、改善民生,以及代表自身建设等方方面面。这些法规能否“一管到底”,并与未来“兼容”?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林荫茂在与网民互动中特别举例提到了自贸区立法,“在改革当中一定要处理好中央事权和地方事权的关系,在地方事权方面一定要贯彻落实'自主改、大胆闯'的精神,特别是在自贸区立法当中核心重点是放在政府职能转变,把事前管放到事中、事后管;在中央事权方面,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立法立足于支持配合中央的一些改革。”
林荫茂认为,改革有阶段性,但立法要有稳定性,要把阶段性和稳定性相结合,一定要为立法预留空间,“举例来说,现在自贸区扩区了,当时我们的立法草案里是把原来自贸区范围保税布点都列进去,后来想到肯定有扩区空间,所以把具体的保税区布点拿掉了。所以说,立法也要为改革创新留下空间,这些都是在立法当中的一些经验。”
立法需要创新大视野
去年,上海市人大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当中首创了长三角区域立法的协作工作机制,这是个可圈可点的立法创新亮点,受到许多网友好评。
在交流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姚海同与网友们分享了这次创新的历程。他说,去年6-9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了长三角一体化的专题调研,其中一个题目就是长三角水污染防治的调研。目前确实存在着区域内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染排放量比较大等一些问题,调研后,代表们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如对长江水资源的管理要通过立法来解决;对现行的长江流域的执法机构和架构进行改造;建立生态补偿和污染赔偿机制,完善水资源价格政策,建立事故应急平台和开发建设水环境保护信息平台等。这些建议为将来的跨区域、大视角立法协作工作提供了扎实依据。
现场,朱之文、刘卫国、沈志刚、周振波等代表还分别就高校教育、社区治理、医养结合、农二代教育等问题与网友展开积极互动。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