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奥运年,一年一度的全国游泳冠军赛都会被赋予奥运选拔和练兵的使命,今年也不例外。过去一周里,除因伤缺战的孙杨外,宁泽涛、叶诗文、陆滢、徐嘉余等中国泳坛名将,悉数亮相佛山世纪莲游泳馆。在32个项目的角逐中,选手们尽力发挥,检验冬训成果,竞争奥运席位,积累自信也找寻不足。
尽管一些项目诞生亮眼佳绩和新星,但从奥运备战的整体角度而言,中国泳军此番“试水”也试出了几许忧虑。眼看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同期进行的奥运选拔赛频创佳绩,未来这百余天里,如何将忧虑一一化解,或将决定肩负重任的中国泳军能否在里约奥运会的赛场兑现期许。
伤病,最好最坏一线之间
论本次赛事的两大舆论“爆点”,当属孙杨和宁泽涛先后因伤病宣布退赛。这多少有些尴尬,却并不令人意外。一位是称霸男子中长距离自由泳多年的奥运冠军,一位是在世锦赛“飞鱼大战”中刷新历史的新晋男神,两人的“吸粉”能力和争金实力,在中国泳坛无可代替。
孙杨的伤,源于年初澳大利亚冬训时的一次力量训练,因落地不稳,右脚第五跖骨骨折。虽然经过三个月的康复治疗,伤情恢复比较顺利,但局部的水肿、腱鞘积液等情况,还是让他在最后时刻放弃参赛,以避免伤处承受大强度运动的冲击,影响痊愈。
相比之下,宁泽涛的退赛有些突然。以排名本赛季世界第二的成绩完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后,他因发烧不适退出了决赛及50米自由泳的竞争。“肠易激综合征”随之成为网络热词,黄牛党手中的门票不得不跳水出售。
对于这两位世界一流选手而言,全国冠军并不重要,奥运席位也已无忧,但能否在里约将身体状态调整至最佳,至关重要。突如其来的受伤会否打乱孙杨的备战计划,令训练效果打了折扣?一遇大强度训练,比赛就有不适反应的宁泽涛,能否完美应对奥运会对体能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除他俩外,叶诗文、傅园慧等明星选手,身体状态同样也都鸣响了令人忧心的警报。
有体育专家直言,每当进入大赛年,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提升至最高平台,最佳状态和超负荷损伤通常就在一线之间。最好和最坏的极限边缘,需要团队和运动员自身更好地保护和把控。
时差,熬夜作战成X因素
与伤病一样不好对付的,还有里约奥运奇葩的熬夜赛程。为照顾欧美观众的收视习惯和时差,里约奥运会游泳项目将于当地时间下午1时进行预赛,晚上10时30分才开始半决赛和决赛。这使得中国选手需要面临当地和跨洲比赛的双重时差。
本次冠军赛虽在项目安排上与奥运会对接,但依照里约标准调整比赛时间毕竟不太现实。选手们还没机会切身感受熬夜作战的滋味,却也预计到了挑战的严峻性。“我平时休息很早,从没这么晚游过。赛程确实需要我们积极适应,对我们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奥运首秀就要面临双重时差的大调整,宁泽涛坦言,“正常情况晚上10点多已进入休息状态,要调动身体,还要达到巅峰水平,其实是一件挺难的事。”
自称不是“夜猫子”的叶诗文,认为下午预赛对自己影响不大,关键是晚上决赛需要努力适应。而傅园慧则发愁夜间比赛太过疲惫,“晚上10点半开始比赛,再经过兴奋剂检测、采访、班车回运动员村,大概要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应该会非常累,我得提前做好准备。”
为了最大可能减少时差和赛程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游泳队计划于7月初前往美国进行适应性训练。按照生理规律,队伍首先需适应地区间的时差,然后再根据奥运会赛程,逐渐推迟以往上午、下午训练的时间,改为中午、夜间训练。“不过最晚也不会超过晚上8点,否则运动员没法吃饭和休息,作息、饮食全都打乱,不可能有好的状态。”中国游泳队科研组组长陆一帆表示,“比赛时间太晚,运动员可能很难兴奋起来。”
经过赛前一个月的调整,队员们能否完全适应里约奥运会的双重时差,变成夜间发威的“夜猫子”? 至少目前看来,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争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冲刺里约的关键时期,队伍内外的备战环境更显重要,但围绕中国游泳的争议,似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作为本次冠军赛的热门新星之一,来自海军队的18岁小将王立卓被赋予了“新一代蛙王”的美誉。然而就在赛前一周,他还身处禁药风暴的中心。英国 《泰晤士报》 称,“中国游泳队出现兴奋剂阳性案例,且没有进行通报。”对此,中国游泳协会发表官方声明,证实阳性案例存在,但并无程序问题。随后,在中国泳协的官网上,两则处罚通知挂在公告栏顶端,其中之一便是对被查出克仑特罗 (瘦肉精) 的王立卓处以警告处分。
处罚结果出炉,并未平息争议。“宽容”的罚单、“迟到”的公告以及王立卓参加冠军赛的资格,都伴随着他的出众表现再度引发质疑。根据中国游泳队给出的说明,王立卓属误服瘦肉精,不停赛符合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和 《体育运动中兴奋剂管制通则》 规定,冠军赛和奥运资格也无任何问题。
既然是一场“说得清、道得明”的无心之过,又怎会掀起轩然大波? 在中国泳协看来,这是国外媒体的“别有用心”,但如果处罚标准统一公正,信息足够公开透明,所谓的“阴谋论”又何来生根之处? 经历过当年的孙杨禁药风波后,中国游泳应“吃一堑长一智”,避免重蹈覆辙。
同样引来质疑的还有选拔赛的透明度。根据奥运报名规则,每队每个项目最多两人参赛,且参赛选手至少须达奥运B标。因此在本次选拔赛中,选手们不仅要完成达标任务,还要力争前两位的排名。如果只看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来自浙江的朱孟惠摘得冠军,辽宁选手邱钰涵名列第四,再正常不过。但就在一天前,两位国家队名将在预赛中仅排名第20和第19位,理应连半决赛的资格都无从获取。而就当大家都在为两大夺冠热门出局遗憾时,她们的名字又如期出现在半决赛名册,原因是排名靠前的浙江选手吴越、沈俊婕、傅园慧以及辽宁选手王婧卓弃赛退出。
类似的“适时”弃赛,在选拔赛中并非首次出现。各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一定的战略调整,看似无可厚非。但从整个选拔规则和对每位运动员的公平性而言,如此有针对性的弃赛,难免给人留下有失公正的话柄。不让种种争议和猜测扰乱军心、影响备战,最佳方式是自身的绝对公正和透明。
(本报佛山4月10日专电)
记者手记
老刘的眼泪
本报记者 谷苗
冰冷数字直陈残酷现实。2分08秒86,全国冠军赛女子200米蝶泳第五———刘子歌完成了赛场上的最后一次到边,奥运梦想就此破灭。
一如前几个比赛日,起水后的刘子歌匆匆走过混采区,沉默不语。身后,镜头和话筒涌向年轻的冠军;耳边,欢呼和掌声为胜者响起。对于这位集奥运会、世锦赛冠军于一身的名将而言,那般众星捧月的场景也曾再熟悉不过。而如今,200米蝶泳世界纪录一栏依然写着她的名字,但昔日主角却早已远离舞台中心,“老刘”的昵称也越来越名副其实。
“老刘,非常敬佩你。”混采区尽头,常年担任中国游泳队科研组长的陆一帆博士给了刘子歌一个拥抱,“这么多年,真的太不容易了。”或许是长辈略带伤感的语气,击中了心底最柔弱的部分,原本还努力保持微笑的子歌,终于无法压抑情绪,掩面抽泣。
熟悉刘子歌的人知道,自走入公众视野以来,她的情绪从未如此浓烈地表达过。从2008年奥运会横空出世惊艳“水立方”,到2009年全运会以破世界纪录的佳绩登顶;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深陷低谷艰难爬坡,到历经蛰伏于2013年世锦赛重返冠军领奖台,她始终静静躲在自 己的世界里,任时光流转。直到这一次,最后的努力未能换来理想结局,所有失落都融进了泪水里。
若只有过往那些冠军光环,刘子歌的眼泪不会让人如此揪心。在她身上,最珍贵、最打动人的从来不是辉煌战绩,而是远离世间纷扰的清新,如水般清澈有力的品性。很多人不解,已攀上过荣誉顶峰,也有了不错的稳定工作,刘子歌为何还要这么拼? 可对于刘子歌而言,心中有梦并为之付诸努力,便是坚持至今的全部意义。
其实,过去几年间,刘子歌也萌生过退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伤病的累积,她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投入艰苦训练和体能恢复。2013年全运会后,她吐露真言:“累了,游泳已不能带给我快乐。”但几经纠结,刘子歌选择留下,明知希望渺茫,仍渴望去里约弥补伦敦留下的遗憾,给自己一个交代。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付出未必与收获对等。多数时候,再伟大的选手也只能以失败道别。通往更衣室的走道口,刘子歌倚墙站立良久,裁判和对手不断送上宽慰,她一边落泪,不时转头看向刚刚比赛的泳池。“没选上心里肯定不好受,她坚持到现在,就是还想为奥运拼一拼。”心疼弟子,平日粗犷的教练金炜也流露出几分惆怅,“心情还没平复下来。我想,全运会她应该不会再游了吧。”
27岁的年纪,未来还有太多未知的可能,将不甘和不舍留在泳池,生活会有新的圆心。“老刘”的泪水,或许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文汇报记者 谷苗(本报佛山4月10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