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蓓
昨天,上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编制并首次发布上海市就业景气指数(ShanghaiEmploymentClimateIndex,SECI),披露申城“最大的民生”信息。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以上海市就业登记备案信息为基础,研究分析全市30余万家各类用人单位、4083万条劳动用工备案数据,以当期招工登记人数与退工登记人数的差值作为就业景气指数。这个指数如果是正值,表明上海的就业人数规模在扩大,就业形势向好;如果是负值,表明上海的就业人数规模在缩减,就业形势不景气。
就业景气指数是首次发布,编制团队采集截至今年8月的数据,用两个多月完成数据收集、报告撰写、专家论证等流程,预计今后每年9月发布一次。
民企成长性需求连续三年增长
上海就业景气状况目前处在近年同期较高水平。今年8月,上海市就业景气指数为3.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2万人,这说明上海就业人员总数在8月增加了3.0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加0.2万人。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表示,与近年同期数据相比,今年7月、8月的就业景气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上海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6万亿元,同比增长7.0%,这是全市就业较为景气的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上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旺盛,成长性需求连续三年增长。今年8月民营企业就业景气指数为3.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万人,明显高于其他各类性质企事业单位。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专家解析,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较为旺盛,既有企业自身发展释放出来的成长性需求,也有因员工跳槽离职而产生的流动性需求。企业招工人数与退工人数的比值,是反映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类型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比值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需求所占比重越大,该比值越低说明企业流动性需求所占比重较大。
上海民营企业招退工人数比值在经历了2015年的较大幅度下跌以后,已连续三年呈现上升趋势,今年为107.0%,恢复并已超过下跌前的水平,说明沪上民营企业的成长性需求在增长,企业因业务增长、规模扩大而产生的用人需求在增加。
来沪人员就业趋于稳定
今年8月,上海市户籍人口就业景气指数为1.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2万人;来沪人员就业景气指数为1.6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1万人。
当年最大值减去当年最小值所得差值是就业景气指数的波动幅度,这个波幅可以用来考察就业稳定性。比如,上海户籍人口就业景气指数的年均波动幅度为2.9万人,来沪人员就业景气指数的年均波动幅度则为19.0万人,户籍人口的就业稳定性高于来沪人员。
但从近年来的变化看,来沪人员指数的波动幅度总体是在下降。在来沪人员就业登记人数逐年增长的情况下,就业景气指数的波动幅度下降,表明来沪人员就业的稳定性在增强。相当一部分来沪人员为了回家过年而选择在春节前后离开就业岗位,因此上海就业景气指数的最小值往往出现在每年春节前后。今年春节期间,来沪人员就业景气指数的最低值为-5.3万人,意味着上海企业用工规模单月减少5.3万人。不过,相比过去几年春节前夕单月减员13.8万人的平均值,减员规模大大缩小,春节因素对就业形势稳定的影响有所降低。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专家认为,本市近年来持续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沪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在沪就业和长期发展的意愿在增强。在回家过年这件事情上,来沪人员“回家的少了,回去得晚了,回来得早了”,因此就业形势愈发稳定。
大学生就业屡创新高,金融业月均增加3000个岗位
今年8月,上海大专以上学历劳动者就业景气指数为3.9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每年的七八月是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步入职场的高峰期,也是上海就业市场最活跃、就业形势最景气的时期。从近年来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看,上海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屡创新高。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上海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释放出的高端人才需求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海的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外地大学生流入上海的规模不断扩大。
大专以上学历劳动者所占比重,五年来呈稳步上升趋势。今年8月,大专以上学历劳动者所占比重为39.8%,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6个百分点,与五年前同期相比上升10.2个百分点,大学生劳动者五年增加一成,上海劳动者素质不断提升。
今年8月,金融业就业景气指数为0.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1万人。近年来,上海金融业就业景气指数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月均为0.3万人,这意味着上海金融业平均每个月实际增加3000个就业岗位。
在信息技术行业,新增从业人员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的季节性变化周期与大学生就业景气指数基本同步,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每年7月是大学生毕业季,也是信息技术行业招聘用工的高峰期,当月就业景气指数达到全年最高值,且有逐年走高的趋势。信息技术行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劳动者所占比重约为68.9%,显著高于上海就业人口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