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带子上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是描写河豚的诗作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首。相传,河豚之所以叫河豚,是因为它出水后,肚子胀得大大的,并会发出“咕咕”的叫声,和猪很像,即水里的猪——“河豚”。
特级河豚烹饪大师孔庆璞告诉记者,在江苏省扬中市,每年早春时节,河豚肥美之时,上哪吃饭都少不了这一口“致命美味”。早在2016年初,江苏镇江扬中河豚食俗,入选江苏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众所周知,野生成熟河豚血液、卵巢和肝脏等,含有剧毒。专家透露,河豚毒素主要源于它们的食材,尤其是藻类上有毒的细菌。因此,养殖好的河豚通过控制饵料,可大大减少河豚的毒性。那么,即使是吃养殖的河豚,又有什么好方法来让人们打消“中毒”的顾虑,可以大快朵颐呢?
▲梅花河豚籽。
孔庆璞小时候,经常看父亲宰杀河豚、母亲烹饪河豚。而他自己烧河豚的手艺,也传承自母亲。如今,年近花甲的他,总结出两种方法可解河豚之毒——热分解和冷分解。
河豚出水后,先挖眼、环切皮肤、切口、撕皮,再开膛破肚,挖鱼鳃、取出内脏,剔除脊血、分拣,并将鱼白(公鱼的精囊)处理干净。所有食材放入流水中,漂洗数小时。此时,热分解和冷分解则分道扬镳。
热分解的做法是,锅中加入豆油、猪油、色拉油按特定比例调成的混合油,待油温烧至6成热,放入河豚鱼肝进行烹炸。在125℃-180℃的油温下,5-10分钟的时间里,油炸的鱼肝颜色从乳白色变成象牙黄、腊梅黄、香蕉黄,再降温固化香味。以现熬的河豚油做底,下葱姜料酒和鱼肉进行烹饪。出锅前10分钟,再下鱼皮、鱼白进行烹煮,最后,调味出锅。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河豚就可以上桌了。
▲全式河豚刺身。
据悉,冷分解法是孔庆璞的独门秘笈,经他十几年苦心研究、试验而成。具体说来,先将河豚母鱼鱼籽、河豚肝、河豚眼等剧毒的部位,放入味道极淡的中草药汁中。对于毒性大的野生河豚和毒性较轻的养殖河豚,药汁并不完全相同。“药汁的味道特别淡,不能掩盖河豚固有的香味。”经过冷处理的河豚,鱼肉可以做成刺身、鱼片,鱼肝可以做成肝片,还有河豚鱼籽也可以食用。
自从有了冷分解的祛毒方法,孔庆璞可烹制的河豚菜式已经扩大到100多种。“当然,所有烹饪河豚的厨师必须持证上岗,如果没有经过相关培训,自己尝试烹饪、食用河豚,风险仍不容小觑。”他强调说,河豚处理过程中的废料,也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处理干净,以免后患无穷。
▲生涮河豚肝。
文:本报记者 付鑫鑫 驻苏记者 叶志明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制作:付鑫鑫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