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是最常见的健康杀手,手术中出血量大,并发症多、手术后癌细胞扩散转移隐患重重……如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全球首创基于“膜解剖”和“亚微外科”理念下的3D腹腔镜胃肠道系统肿瘤根治术,将患者的担心彻底化解。
“膜解剖”手术不仅适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也将有望给其他系统疾病带来更好的解决办法。
3个小时的手术好比剥桔子
4月26日,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龚建平教授团队为一名50岁的女性胃癌患者进行了基于“膜解剖”的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两周前,50多岁的患者因上腹部疼痛到同济医院就诊,做胃镜发现了胃部肿瘤,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胃癌,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
当天,龚建平教授团队的手术路线并非按传统解剖所述的一条条沿着血管和器官所划出的直线,而是穿梭在器官边缘“膜”与“膜”之间,顺藤摸瓜般找到需要切除的肿瘤及其边界,将膜及其包裹的肿瘤“连锅端”。
“手术好比剥桔子,完整的将每一瓣分开,保证桔膜里包裹的桔肉和汁水不流出来。” 龚建平说。
三个小时的手术,不仅彻底切除了胃部肿瘤,丝毫不伤周边组织,也没有使用止血纱布和血液吸引器,零出血摘除肿瘤。
来自德国7家医院及国内的多名外科专家汇聚同济医院手术室,现场观摩这台手术。“Perfect(完美)!”手术一结束,现场观摩的国内外专家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2018德国柏林结直肠外科创新及新技术国际会议主席、德国瓦德弗里德医院罗兰·舍勒教授说:“这次我们是专门从德国来参观的。在德国3D腹腔镜下完成这么复杂的手术是很少的,我们很高兴在中国能看到这么复杂的手术顺利完成,并且,龚教授的手术完成的非常好,我们也收获良多。”
平均术后生存率较国际提高20%
为什么做手术可以不出血?龚建平解释,人体的血管和器官,都被一种“膜”包绕,而出血少的手术入口就是在两层膜之间。胚胎期人体各个器官的“膜”是分开的,随着人体发育成熟,这些“膜”就融合在了一起,有着“膜解剖”理论支撑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胃肠外科医生,可以从融合点把它们再分开。
龚建平介绍,虽然人体内各种“膜”的知识早有描述,但是却很少与外科手术联系在一起,更没有认识到膜内癌细胞扩散。
2011年,龚建平在做手术时无意中发现,有的手术出血多,有的手术出血少,其关键因素就在于血管和器官之间的这层膜会不会被弄破。
龚建平及其团队沿着这一发现,开始一边实证检验,一边完善丰富其理论体系。2013年,龚建平在国际医学杂志发表“膜解剖的假说”一文,立刻引来关注。
随后,他和团队不断丰富“假说”,在全球首次提出“膜解剖”和“亚微外科”理论,发展了沿用400年的医学解剖理论,并将其运用于3D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中。
截至目前,龚建平团队共完成近3000例成功手术,患者平均术后生存率较国际提高20%。
龚建平介绍,“膜解剖”手术优点在于出血更少,每100例平均出血量为5.3毫升,而优秀的传统手术一般为180—200毫升;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患者术后2天左右即可下床;淋巴清扫更彻底,大大降低癌细胞转移;患者可预测的生存期更长。
6年来,龚建平教授团队先后在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做过手术直播演示及特邀演讲。今年6月,龚建平教授团队将应邀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德国柏林进行手术演示。今年11月,他们将在武汉为参加“第二届膜解剖博览会”的各国专家进行手术演示。
据介绍,“膜解剖”手术不仅适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也将有望给其他系统疾病带来更好的解决办法,但目前其他学科尚处于研究中。
文:本报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童萱 图:同济医院 编辑制作:钱忠军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