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四川地区已发表的成汉墓葬不足10座。不过,今天传来了好消息:四川省金堂县十里村崖墓考古项目领队龚扬民接受采访,介绍了本次清理的50余座两晋崖墓中,有近30座据出土器物可确认为成汉时期墓葬,并展示了“位至三公”铜镜、四鸟纹镜、军司马印等文物。
▲从上到下依次为:X光扫出来的“位至三公”铜镜、四鸟纹镜和军司马印。
据悉,为配合当地商住项目建设,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项目施工范围内崖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汉中晚期至两晋时期崖墓90余座。墓群位于成都市金堂县十里村6组。
墓群分布于毗河东侧浅丘斜坡上,墓葬皆坐东向西,总体呈南北向分布。墓葬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其中第一、二层墓葬时代为两晋时期,以成汉时期墓葬占主体(有近30座),共50余座。第三层墓葬时代为东汉晚期,以东汉晚期墓葬占主体,共40余座。
东汉晚期墓葬由墓道、封门、墓室、侧室(龛)组成,长10~15米、宽3~4米、高1.5~3米。墓道平面略呈长方形,多带砾石排水沟。墓室多为前后室,部分墓葬带侧室。葬具多用陶棺,多数墓室内凿有原岩石灶,部分墓室后壁阴刻阁楼、方胜等画像题材,少量墓葬还在龛部凿水丼图像。
两晋墓葬结构简单,墓葬由墓道、封门、墓室组成,长9~13米、宽1.5~2米、高1~2米。墓道平面略呈长方形,排水沟中不见砾石。墓室多为单室,大部分墓室中存长方形棺台,部分墓葬带侧龛及后龛。从棺台上碳灰痕迹判断,葬具多为木棺。部分墓葬在后壁角落凿原岩石灶。
墓群出土随葬器物400余件,按质地主要有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铁器等。陶器主要有陶罐、陶甑、陶釜、钵、鸡、狗、牛、马、舞俑、抚琴俑、镇墓俑等。瓷器主要有罐、盂、壶等。铜器主要有铜镜、印章、摇钱树叶等。银器主要有手镯和戒指等。铁器主要锄、环首刀等。
▲镇墓俑。
龚扬民解释说,该崖墓群墓葬形制丰富、持续时间较长,是研究东汉晚期至两晋时期四川地区人口迁移、技术发展及丧葬习俗的重要考古材料。本次清理的两晋崖墓中,有近30座据出土器物可确认为成汉时期墓葬,目前四川地区已发表的的成汉墓葬不足10座,这些成汉墓葬的科学发掘对研究成汉政权性质、成汉时期科技水平及宗教信仰具重大的意义。
成汉(公元304年—347年)也称成,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六郡氐族和汉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区就食。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首领李特率民入蜀。他们入蜀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略阳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绵竹聚众起义。303年,李特称大将军,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特子李雄继领部众,攻下成都,据有益州,建立成汉。后李寿改国号为汉。李雄是巴氐族人。都成都,盛时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的各一部分。347年,成都为东晋权臣桓温夺取,而后灭亡,共历五主,共43年。
▲成汉时期崖墓器物分布情况。
文:本报记者 付鑫鑫
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编辑制作:付鑫鑫
责任编辑:叶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