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上合峰会新闻中心,每天上午进行的非遗展演吸引着全球媒体记者的目光。剪纸、剪影、茶艺、面人……带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味儿,传承人的创作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
在作品中巧妙加上“上合元素”
只需要三分钟,“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剪纸便呈现在眼前。很多人都在惊叹,中国剪纸传承人、66岁的李文玲这双神奇的手,如同变魔术般,把雄鸡给剪“活”了。
李文玲6岁起就跟着奶奶学习剪纸。她还记得,过年时奶奶做了很多馒头,放在炕上发酵,怕李文玲在炕上玩压坏了馒头,便让她坐下教她剪纸。看着奶奶剪出的栩栩如生的蝴蝶,她当场便着了迷。从此,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陪了她整整60年。中学时,李文玲最大的爱好就是剪纸和唱戏,那时的她已经能创作出茂腔“蓝水连打水”,柳腔“小姑贤”等戏剧剪纸,同学们也喜欢她的作品,经常拿着笔和本子,和她换剪纸。
这么些年,李文玲总结出“十剪子”放刀直剪法:一剪梅花开,二剪双喜来,三剪天鹅叫,四剪苹果笑,五剪吉猴闹,六剪金鱼跃,七剪蝙蝠到,八剪蝴蝶俏,九剪鲤鱼跳,十剪吉祥满园照。为了以最佳状态向各国宾朋展示中国非遗,李文玲特意挑选了一件红色靓装。她的创作台上,不仅有“年年有鱼”“喜得贵子”等传统剪纸主题,为了迎接上合峰会,李文玲特意创作了“喜迎上合“作品,以表达青岛市民对上合峰会的热切期待。
多层剪纸“青岛欢迎您”便是其中之一。同是80厘米×60厘米大小的作品,单层剪纸她创作了2天,多层剪纸要用一个星期。“为了表现花的层次,我要先剪出底色的部分,随后一个个花瓣单独剪、贴进行着色。‘和平鸟’更为复杂,加上底色,一共用了黄、青、粉、绿、黑五种颜色。此外,我对花种的选取也考虑很久,最终选择了荷花(合)、菊花(聚),再加上中国特色的牡丹、梅花,正好集齐四季花开。”李文玲说,
在剪影人李平的创作台前,只需站直平视前方,不出一分钟,一幅惟妙惟肖的侧脸剪影便在李平的剪刀下诞生了。各国记者排起了长队,都想体验一下剪影的魅力。
李平是山东铁路系统的一名职工,剪影算得上是他的业余爱好,20多年走来,他已能熟练做到“不仅形似,更求神似”。有没有什么诀窍?“一是‘认人’过目不忘,看一眼就能在脑海中定格人物一瞬间的神情,并加入主观构想,将写实和写意完美结合;二是善于发现人物的突出特点、鼻子、眼睛、下巴,其实人脸曲线越复杂,对我而言越容易创作。”李平说。
非遗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平台中
作为青岛本地的特色非遗,晓阳春团队带来了崂山茶道展演。
相传崂山茶深受宋帝妃子的喜爱,因此崂山茶道延续至今,受宋朝宫廷文化中的影响仍然很大,“高贵”是其一大特色。表演者往往身穿宋朝宫廷服饰,人数在5人以上,展示“煮水”“泡茶”“奉茶”等流程,要求极为严格。晓阳春团队介绍:“舀水不能直接倒,而是要有停、控、转、停、放等步骤。此外,宋朝的杯托并非平底,而是高得多,奉茶时连杯托一并奉上。”
在国家级非遗曹州面人创作台前,以孔子、泰山、黄河为元素的“印象山东”面塑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孔子、泰山、黄河是山东齐鲁文化的典型代表,‘曹州面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结合更能够体现出中国气派、山东风格。”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穆绪建告诉记者,面塑一定要传神,因此精髓也就是面部五官的创作,其中,尤以眼睛的创作最难,要求最高。进行面塑时,要先捏出面部,随后用工具刀将眼窝“挖”出来,嵌入眼白,再粘上黑色的眼珠,因为这部分材料很微小,细节上还要注意与面部表情相协调,所以很考验手上的功夫。
“面塑最初的出现是因为穷。”穆绪建表示,作为面塑最具特色的传承地点之一,菏泽市穆李村在古代土质贫瘠,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在没有能力购置祭品的情况下,便以食用面粉调和后捏成猪羊,这便是最早的面塑。如今,由于国家对非遗的重视,穆李村面塑师傅的境遇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指着桌上的作品说:“一支面塑花,能卖50元,一盆,就能卖上800元呢。”
能亲身参与上合峰会,这让他很激动。“现在一有大型活动,国家就会积极为非遗的参与创造条件。借着东风,我多次走出国门,去过亚、非、欧、北美四大洲。通过非遗,我们这些传承人,有信心用传统技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精彩。”穆绪建说。
图文作者:韩宏 赵征南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叶志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