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湿地。|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7月5日15:30,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盐城黄海湿地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范围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显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这里包括超过280种鱼类和500多种无脊椎动物,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勺嘴鹬、丹顶鹤等珍稀濒危候鸟保护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实践,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创新典范。
▲麋鹿在盐城湿地奔腾。|视觉中国
和中国其他所有17项自然遗产及复合遗产不同的是,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大部分遗产地为海域,因此可以说本次申遗成功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开始。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好有一个名为《世界遗产海洋计划》(World Heritage Marine Programme)的项目,以保护全球的海洋世界遗产为目的。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49项海洋世界遗产,越南下龙湾、澳大利亚大堡礁、德国荷兰丹麦三国共有的瓦登海、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等都在此列。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海洋元素显著,又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加入《世界遗产海洋计划》。
▲全球49项海洋世界遗产分布图|来源WHC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历程:
2014年10月——盐城开始着手调研、研究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
2016年12月——盐城成立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盐城市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启动世界遗产申报工作
2017年2月28日——上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至世界遗产中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4省14处沿海湿地进入预备世界遗产名单
2018年1月底——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作为2019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
2018年10月14-19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Sonali Ghosh女士及Tilman Jaeger实地考察盐城提名地
2019年1月25日——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区域保护地联盟成立,监事单位为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
2019年2月22日——中国提交的补充材料中将条子泥地区作为一期提名的一部分申报,并表示计划在2022年2月之前提交第二期的提名文本
2019年5月20日——世界遗产中心披露IUCN评估结果,建议“重报”
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另据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鸟类保护伙伴委员会对该迁徙路线上1030个保护区及候鸟栖息地的重要性评估结果显示,盐城境内的黄海滨海湿地位列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重要候鸟栖息地之首。遗产地区域内有17个物种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1种极危物种(勺嘴鹬);5种濒危物种(黑脸琵鹭,东方白鹳,丹顶鹤,小青脚鹬,大滨鹬);5种易危物种(黄嘴白鹭,卷羽鹈鹕,鸿雁,寡妇鸥,黑嘴鸥)和一些近危物种(红腹滨鹬,半蹼鹬,黑尾塍鹬,白腰杓鹬,斑尾塍鹬,震旦鸦雀,弯嘴滨鹬,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翻石鹬)。据研究,勺嘴鹬、小青脚鹬、大滨鹬、大杓鹬等几种鸟类的生存非常依赖于盐城滨海湿地及其邻近地区。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也极度依赖当地的海岸海洋系统。
▲麋鹿,俗称四不像,原生于中国,后近乎绝种。后被英国购买并繁殖,1983年被送回部分个体给中国,目前在盐城设立有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源WHC
▲丹顶鹤,《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盐城|来源WHC
▲丹顶鹤和獐|来源WHC
▲震旦鸦雀,IUCN近危物种。随着栖息地被持续破坏,震旦鸦雀的数目正快速下降,有“鸟中熊猫”的称号。|来源WHC
来源:本报记者 付鑫鑫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赵征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