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老艺人的手中,折折叠叠,再剪上几刀,瞬间剪出万千世界,普通红纸也 “一纸千金”。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民间剪纸是千金镇传统民俗文化之一,千金镇曾经享有“湖州剪纸之乡”的美誉。每逢春节及喜庆日来临,镇上大部分人都会拿起剪刀剪窗花,祈求丰收与喜庆生活。
匠心坚守传非遗 留住文化根脉
纤纤十指,催生了千金剪纸,它诞生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经过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千金人的传承和发扬,剪纸已成为凝聚千金地域风采浓缩本土特色文化。走在千金镇这座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可见家家户户门窗上张贴着用红纸剪刻而成的“莲花和鲤鱼”,寓意“连年有余”;或“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在千金,剪纸是人们祈福与祝愿的符号,表达着千金人对生活和人生的积极态度。正如千金籍书法家范斌先生所说:“双指玩转显创意,纵然片纸值千金。”
沈杏妹,千金镇西马干村人,出生于1935年。小时候,在母亲和小姨的影响下,爱上了剪纸。在沈杏妹的印象里,小时候,窗花、煤油灯与母亲总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那一张大红纸在母亲手里几番旋转裁剪之后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窗花年画的记忆,深深扎根于沈杏妹的脑海中。大概在沈杏妹15岁左右,当地有一大户人家的沈老太太,她的剪纸技艺非常好,是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沈老太太看上了沈杏妹,经常教她剪纸。在沈老太的指导和沈杏妹自己的努力下,她的剪纸技艺越来越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剪纸风格,成为千金第一代剪纸传人。 “我今年84岁了,剪纸陪了我大半辈子。” 沈杏妹老人说,一张漂亮的福字剪纸胜过烟酒礼品。所以,每到春节前,我和家人都要忙着剪上百张纸花送人,这也是我从剪纸中获得的一种快乐。
2000年前后,千金小学、千金中学、千金成校等单位先后聘其为兼职剪纸教师。“我前半辈子为乡亲用剪刀、彩纸剪下了无数个囍字、 ‘蚕猫’‘聚宝盆’等作品,想不到后半生能聘为艺校老师,有这么多的徒子徒孙。”说着,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绽出了笑容。
薪火相传展新颜 飞扬千金风采
随着传统农耕社会的逝去,包括剪纸在内的诸多民间技艺濒临消亡。千金剪纸怎么办?千金人正探索民间艺术传承的“千金模式”。在千金,老一辈剪纸艺人,如沈杏妹、俞永祥、姚莉英,让老手艺得以留存;新一代剪纸骨干,如潘静霞、孙煜华,又接过了剪纸传承的接力棒。
潘静霞,千金镇石桥村人,出生于1978年,毕业于湖州师范学院,千金第二代剪纸传人。现任教于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擅长剪纸、国画。现为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剪纸分会会员。十多年来,她一直任教于湖州市剪纸之乡——千金镇,用智慧和才能在三尺讲台上浇灌着千金人的艺术梦想,追求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与老一代传承人相比,潘静霞有着扎实的美术功底,使她在剪纸创作的领域里驾轻就熟,她工于山水画,善于将国画风格融入剪纸创作中,这使得她创作的剪纸作品更富有美感。她创作的《幸福农家娃》获得了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三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入选奖。《湖州三绝》、《撸起袖子加油干》获2017、2018一纸千金献祖国剪纸大赛一等奖。《送蚕花》获2018浙江省“特色小镇”剪纸大赛银奖……,几年间,她一成为千金民间剪纸艺人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剪纸兴趣小组,到如今千金小学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千金孩子爱上了剪纸。课堂上潘静霞撒播剪纸文化的种子,引领大家感受美、欣赏美。课堂外,她参与学校剪纸教材的编写,参与学校剪纸艺术教育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同时,她带领一大批剪纸爱好者剪剪刻刻,一幅幅剪纸作品诞生于孩子们手上。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夕,她带领学生创作了8幅栩栩如生的“海宝”剪纸,并被安排在世博局10号楼悬挂,向全世界来宾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
“十多年前,千金镇就已实施剪纸文化进校园,在学生中开展剪纸艺术等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学生数量连年递增。”千金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学校之间从剪纸兴趣小组、兴趣班,到金剪刀、拙刀坊社团,校园内形成了“人人有剪刀,个个会剪纸,生生有作品”的浓厚氛围。对当地学生来说,剪纸课程不仅是刻剪纸、贴剪纸,更是一种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让他们从小感悟“非遗”剪纸文化的“根”与美。
作者:刘海波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