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诗刊》社即日启动“2020美好小康诗歌计划”,通过诗人驻村、诗歌征集、诗歌朗诵等方式记录人民的奋斗实践与脱贫攻坚历程,真切描述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1月10日,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诗刊》副主编王冰主持了新闻发布会。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出席会议,高度肯定了“2020美好小康诗歌计划”的一系列构想。他鼓励诗人们“以人民为中心”,抒写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体察人民生活的细微变化,见证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参与构建乡村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创作出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佳作。
“驻村诗人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下马看花’,深入生活不是形式主义,不是喊口号,要有实实在在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从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出发,反映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吉狄马加说。
《诗刊》主编李少君宣布“2020美好小康诗歌计划”正式启动,并宣读了“计划”的五项具体举措:一、驻村诗人;二、第十一届“青春回眸”走进“诗上庄”;三、“助力脱贫攻坚,讴歌美好家园”全国诗歌征集活动;四、“诗歌轻骑兵:为人民读诗”,走进湖南湘西、四川大小凉山精准扶贫点;五、2020美好小康主题诗歌朗诵音乐会。
发布会还为从全国征选出来的驻村诗人们颁发了聘任书,他们将分两组先后进驻乡村。驻村诗人代表芦苇岸、叶小青在发布会上作了发言。芦苇岸表示,现实中国,需要诗人以万般深情进行深刻的当代书写;时代的宏阔与幽微,需要诗的洞见。诗人有责任“进入有温度的现实,与百姓同甘共苦,感知群众心声,感受火热生活,以独到的个体经验与写作智慧塑造情感形象”,并承诺在驻村期间“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虚心向老区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写出一批高质量的专题诗歌”。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内涵丰富,是乡村之魂。据了解,作为“2020美好小康诗歌计划”的第一项举措,《诗刊》社与江西省横峰县委、县政府合作,首创“驻村诗人”制度,实施“振兴乡村,文化铸魂”项目,以诗人的敏感觉察,有代表性地记录亿万农民的伟大奋斗与乡村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
附驻村诗人制度主要内容:
一、主题:
振兴乡村,文化铸魂。
二、具体形式:
举办一次乡村诗会;建一个乡村图书馆;办一场农民诗歌朗诵会;名诗入墙;驻村诗人进乡村学校讲一堂诗歌课;抒写横峰诗歌30—50首;办一个驻村诗人作品研讨会。
三、要求:
驻村诗人须符合以下条件:1、爱国爱党,政治素质高,热爱乡村;2、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3、身体健康,性格外向,有较高的组织能力;4、有一定诗歌创作成就。
四、入驻时间和条件:
第一期,2020年3~4月;第二期,2020年9~10月。驻村期1个月。每期入驻诗人2名。
来源:综合中国诗歌网、中国新闻网、《诗刊社》微信公号等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