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7日),援鄂医护人员开始分批撤离。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VR、AR等黑科技也有参与战疫,您了解吗?不妨一起来看看。
3月14日中午,#看中国黑科技硬核战疫#登上微博热搜,其中,在专家隔空诊断的5G远程会诊系统中,医护人员只要带上VR眼睛,患者肺部病灶一目了然。而专家佩戴的HiAR G200眼镜,就来自亮风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云南昆医大附一院,亮风台和合作伙伴一起对新冠肺炎患者在转院前后两次的肺部CT影像进行3D建模,专家戴上AR眼镜,即可360度清晰立体地观察患者器官、病灶形态、体积、细微结构。
疫情不等人,救治不能等!亮风台(上海)市场总监洪雁菲说,从接到通知,到协调资源设备,建模、系统开发对接,整个过程只用了3天。“我们了解到,这次在现场远程会诊支援的病例是昆明确诊的本地最后一个新冠肺炎病例,现在,患者已治愈出院好多天了。我们的技术能真切地帮助患者,感觉特别欣慰和骄傲。”
她告诉记者,2月10日,公司推出的AR眼镜红外测温系统在上海1929园区复工第一天就落地了。随后,浦东新区金桥管委会、东方万国企业中心、张江集电港北大园区等园区也陆续使用了这一系统。“我们公司地处张江集电港北大园区,所以,我们就想着,把AR眼镜先给园区物业试用下,反馈结果也快嘛!”没想到,设备试用了两天,又转给了另外的客户做测试,“有趣的是,眼镜拿走后,我们园区物业就一直催着说,赶紧拿回来,他们已经受不了测温枪的效率了。过了几天,物业还跟我们说:再也不要拿走了,我们买了!”
据悉,AR红外测温最难的不是信息采集,而是AR技术本身。一是红外和RGB摄像头的视角需要对齐,实现测温/显示数据和现实位置的精准注册,也就是说,用AR眼镜看到谁,就能在谁的头部位置显示实时温度。其次,要考虑最终数据受影响的因素,比如机身温度、环境温度等。因此,在温度显示的精准度上,须综合一些算法。此外,后台还开发了返岗登记、出入登记系统,把单点单次测温改为人和数关联,一人一档,实现历史记录和群体体温数据管理。
“一人一档,集合起来,可以为后续人群感染风险监测、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洪雁菲说,现阶段,上海已经全面复工复产,“我们希望能在异常处理、远程医疗、指挥调度等方面继续努力。”
在复工复产之前,宅家的你,是不是早已“云游览”全国的大好河山?上海蛙色网络科技公司创始人叶宇告诉记者,“实现VR云游中国”是他们的目标之一,为此,在疫情期间,公司免费推送了300组优质VR旅游资源。
“广大网友很喜欢这种展示方式,我的朋友圈、微信群都刷屏了。”他说,“VR云旅游”的重点是“旅游”,将游客带入景区,沉浸式体验、欣赏风景。特别是独创的AI智能旅拍功能,让广大网友在线就能生成景区的合影,并在社交媒体传播分享。“在我看来,云旅游和实地旅游是互补的。云旅游不受地域时间限制,以虚拟现实提升景区的品牌度、知名度,从而反哺线下景区,推动实地旅游的发展。”
对于前一阵霸屏热搜榜的钉钉等网课app,叶宇说,他们更倾向于自家出品的“VR名师课堂”。据介绍,“5G+VR名师课堂”基于虚拟现实全景技术,在青岛实现了“教师(主播)、学生(观众)、环境”三者间的互动。“我们做网课VR直播是希望带给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课堂氛围,比盯着黑板上课,更生动直观。下一步,我们会跟中学、高校合作,进一步落地VR远程教育相关的项目。相信未来随着5G网络的普及,VR直播、VRLog、VR电影、VR纪录片等也会日益受到关注。”
来源:本报记者 付鑫鑫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