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副主席、万松浦书院名誉院长张炜9月15日在第137期文汇讲堂主讲《心灵世界的多维解读》
【导读】越来越多的知识人在关注高科技对今日生活、精神、社会的影响。日前,文汇报记者李念就此话题,访谈了著名作家张炜(文汇讲堂第135期嘉宾)。他认为,进步快的东西,都是相对容易的,对高科技值得重视,但不应依赖,更不应惊慌,因为,它无法解决人类伦理、精神等领域产生的问题。
会写诗的微软小冰出现后,预示着部分写作工种会被替代
文汇报:您曾谈到对现代科技,对网络要保持一定的警惕。随着对外交流频率的提高,您应该也看到这种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包括在写作方面。比如收集资料会是一个工具的延伸。近期微软公司开发了一款会写诗的“微软小冰”,当然它还是很初级的。她阅读了很多优秀作家、诗人的作品,储存了很多词汇,自己创意一个错乱的意向……我们在华东师大思勉思想节的讲座上,很详细地聆听微软小冰写诗的过程,她目前写诗的水平能够达到一般诗人的中下水平。由于机器会不断深度学习,我相信,诗的质量也会大幅改进。不久会形成更多的写作机器人,各类的写作工种肯定会被替代或者部分被替代,这是必然趋势。当然最优秀写作机器人或许不会超过我们人类,但是作为一种现象来说,不得不非常重视。可能以后我们相处的同类之中,就有一部分这样的机器人?我看您早先的很多访谈当中对数字化非常警惕,这么多年过去了,您的观点是否有一点改变,或者有一点深化?
进步快和积累快的,都是相对容易的,人们对此容易激动
张炜:技术带来很多便利,这是肯定的。但许多时候,只要方向对,不要过分担心速度太慢。现在我们人类的很多问题,毛病也往往出在速度过快上,因为速度越快越是需要更高的判断力。人类的智力、判断能力,自古到今并没有多少进化,基本的人性元素也没有多大变化。在李白、杜甫的时代,人们的情感模型和现在也差不多,智力并不比我们差,甚至还很聪明,写的诗比当代人还好。
在知识的积累方面,特别是科技这个层面,现代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积累快的、看得见的,都是相对容易的部分。比如说电脑,因特网,上天入地,机器人写小说之类,这些东西还是相对容易取得成就的。最难进步的是艺术、道德、思想这些人文层面的东西。我们会发现,唐诗在诗歌方面所达到的成就,《红楼梦》在小说方面达到的成就,现在不光难以超过,而且很难攀比。有些事物没有可比性,有些事物是比不过古人,比如写月亮就比不过李白。我们也不能说当代人的道德水准就一定好过唐代和宋代。人的文明修养、道德水准,要进步是很难的。进步快的与积累快的,都是相对容易的部分。人类往往关注相对容易的这一部分,对它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容易激动起来,如果眼光放远一些,就会冷静下来,并且还会看到事物的利与弊。
微软小冰是由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于2014年5月正式推出的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完备的人工智能底层框架,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领域人工智能系统之一。
艺术与道德的积累从来是困难的,甚至易倒退,所以更要关注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全面一些。对那些比较容易积累的东西,比如科技等,要理性的乐观,而不能一概依赖,更不能惊慌。艺术与道德等人文方面的积累从来都是困难的,要进步也很慢,甚至经常发生倒退。所以,对这些领域要更加关心,对它们发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珍惜,都要敏感。现在常常是反过来,有时候对生活中一些雕虫小技的意义过分夸大了,而对最重要的部分,比如社会和族群的精神状态、文明素养、道德水准这个层面,却麻木不仁。科技的发展是必然的、自然而然的,能够得到有效的积累,一定会不断进步。高科技难不难?量子技术宇宙飞船难不难?人类耗去了几千年才走到今天的水平,当然很难。但尽管如此,它们比起思想和道德的发展与进步,还是显著得多,看得见摸得着,可见容易多了。物质与科技的变化是显性的,比如很快就大楼林立,汽车堵塞马路,家家上网,这些惊人的变化在区区二十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对科技和财富,对这些物质范畴的积累和发展既要正视,又不能惊慌失措。一个族群的人文素质与道德状况有最终的、决定的意义,不然,毁掉那些科技与财富的积累,也是很容易的。
高科技进步不能解决伦理、精神和道德问题,速度不是一切
我们现在过于迷信速度,好像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越快越好,其实不应该是这样。因为我们的判断力,智力,几千年来都没有多少改变,没有大幅度提高,这二者形成的反差就带来了危险。在更快的速度面前,人的判断力稍微出一点问题,就会造成大错,后果是灾难性的。现在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让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再提速,隐患很大。判断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因为高速度快节奏不容许我们处理问题稍有耽搁,更不要说好好地想一想了。这就是现代人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巨大风险。
人类社会在人文道德诸方面,需要跟速度匹配,这些方面是不能用高科技替代的。到现在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门高科技能够解决伦理问题、精神和道德问题,现代人也没有因为拥有高科技,而变得更仁慈更富有同情心和想象力,相反,现代人的物质欲望,比如贪婪程度,有可能变得更强了。
科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抗疾病,二是天体物理等空间技术。最大限度地帮助人活得健康,其意义不必讨论;地球有寿命,人类最终还要有移民外太空。所以这两个方面的进步是最需要期待和依赖的,而且路漫漫其修远兮。科技在其他方面尽管也有助益,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思想和精神道德范畴去信任和依赖它们,反而会是有害的。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至少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进程中,科技不但无助于提高人类的人文道德素养,许多时候还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看来科技只能解决科技的事情。
137期文汇讲堂上,(左起)坂井洋史、陈众议、张炜、郜元宝、彭青龙在对话中探讨如何加强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的交流
视觉器官适应反射光是几万年进化所得,不会轻易摧毁
文汇报:曾有个法学家来讲堂讲科技、人工智能的影响,他谈到一点:那些垃圾文学越来越多以后,人们就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解读杜甫、解读李白。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慢慢消亡之后,下一代人睁开眼睛接受的都是网络上这种类型的解构方式、审美趣味。以后经典审美方式,由于传递方式的改变,它就会逐步消失或只存在典籍里,整个新一代人,他的生活可能就更易于接受浅文学,或者浅的文学分析。那些坚守这种传统的、古典的、理想的、浪漫主义的人群比例越来越少,甚至变成专业人士专利了。尽管从价值判断上认为它是不好的,但是它是现实存在的。所以我有所忧虑和困惑,您怎么看?
张炜:一开始有电脑,有办公自动化的时候,人们预计很快就要进入无纸化办公了。三十年过去,我们的办公用纸却是过去的几十倍。早在电子阅读刚刚萌芽时,又有人说得很快就不会有纸质书了,结果二十年过去,现在的纸质书印刷量是以前的上百倍。
我们担心纸质书会消亡,甚至文学也要消亡。从预言到现在,已有了二十年,我们文学图书的印刷总量,还有品种,不知翻了多少倍。看来还不能轻易相信那些预言。人类的视觉器官适应反射光,是几万年进化的结果,单讲纸质书的阅读习惯,至少也要从羊皮书开始养成。可见问题没有那么简单。进化了几万年才抵达的一个结果,怎么会被眼前的一点发明、一点科技进步就彻底摧毁了?
张炜的最新著作《〈楚辞〉笔记》(增订本),由中华书局2019年4月出版,定价48元
不要慌:即便真的到了“信息时代”,人也还是要吃饭
那些一见了新科技就发慌,不停地作出预言的人,通常都是根柢浅薄的。前一段有人说什么“硅”时代来临了,所以今后再也不会有大师了,因为电子贮存数字搜索无所不能,再不需要那么聪明的头脑去记忆了。这里抽掉了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即大师的灵魂。大师的洞察,立场,判断,还有非凡的心灵,“硅”能取代?如果真的那样,就不是遇见了“硅”,而一定是遇见了“鬼”。
人文、精神、艺术,要在时间里经历漫长的生长。它们与科技绝不是相伴共长的同步关系。
三十年前有一个作家,从一线大城市开会回来,一进门就喊:“要到‘信息时代’了!”那时候都不知道“信息”这个概念,还完全是一个新词。什么是“信息”,连他也说不清楚,只是慌乱,说到这两个字的时候脸色都变了,变得蜡黄。记得他当时也不想吃饭,只没完没了地踱步,说那几个字。其实即便真的到了“信息时代”,也还是要吃饭。
三十年过去,那位作家大致处于“信息时代”的等待中,什么好一点的作品都没有写出来。他被新科技吓坏了。而那些根本不在乎“信息时代”的作者,三十年间都没有停止自己热爱的工作,写出了许多好的或非常好的作品。
至于看到电脑写诗这一类新奇的游戏,就更不必慌了。
作者:张炜 李念
编辑:李念 刘梦慈
责任编辑: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