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咏瞻仰詹天佑铜像
去上图讲座·家风家训系列谈 “我的曾祖父詹天佑”,对于嫡曾孙詹咏来说是充满矛盾的。他既自豪又不安,自豪在于詹天佑是中国铁路之父、近代工程之父,不安在于家中要求他不可借詹天佑之名。被邀乘坐新建成的京张铁路让他成为网络热搜,让他倍感自媒体时代亟需“拨乱反正” ,借用章太炎的话说,传承詹天佑的精神是“后世之责”。
7月初的这次讲座,与其说詹咏讲述了詹天佑的生平,不如说他从很多谣传、历史迷雾中梳理出一个较为真实的詹天佑;与其说,詹咏讲述了詹家的家风家训,不如说他展现出了詹家的遗风。
7月9日,在上图讲座中,詹咏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詹天佑
纠偏自媒体中编造的詹天佑形象
讲座伊始,詹咏就强调自己是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了解那段历史、了解詹天佑这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这其中包括他父亲在他年幼时讲述的关于曾祖父詹天佑的故事,也包括他伯父关于詹天佑的研究。当然其中也包含着他作为后人的感性认识。
作为演讲的前提,詹咏的责任首先是对自媒体时代传播的纠偏。
比如视频 “晚清孟晚舟”,讲述詹天佑百年前为修铁路遭遇到洋人百般刁难和阻挠,洋人甚至绑架同为铁路工程师的长女和女婿以此要挟詹天佑停止铁路修建。要挟无果后,残忍烧死了他的长女。但这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符合,事实是詹天佑的长女因难产而死。
又如视频介绍詹天佑是晚清第一暖男、宠妻狂魔。詹咏说,在家庭中詹天佑兑现了婚约、厮守一生。他非常照顾妻子,为其设计了保温食盒。但视频结合詹天佑留洋经历,将詹天佑说成基督教徒。事实是,詹天佑从来没有信教或入教会,清政府在资助留洋的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小留学生们不能信教。
又如一些电视剧“艺术改编”一些事实,甚至给詹天佑安排了解救遭洋人欺负的姑娘而后喜结良缘的桥段。好在被詹咏和一名审查历史的研究人员发现,差点于1990年代在上海的学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推广。
詹天佑全家福,现珍藏于上海图书馆
两位获得大学文凭的留美幼童之一
曾经也是媒体从业人员的詹咏在“去伪”后开始描述自己心目中曾祖父的伟大, 首先在于他是留美幼童中完成学业拿到文凭的仅有的两名留学生之一。
19世纪下半叶,鸦片战争之后,被后世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向曾国藩建议选派幼童官费出洋留学。当时留学并不是抢破头的项目,一方面,父母担心在国外生活的安全,另一方面,又被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束缚着,有钱人家并不主张把孩子往“火坑”里推。然而,跟詹天佑订下娃娃亲的岳父谭伯村来往澳门、香港做生意,鼓励詹家送儿子出国留洋。就此,1872年詹天佑考试获得了留洋名额,成为首批官派幼童之一而赴美留学。
12岁的詹天佑是百余名留美幼童之一,下图画红线者为年幼的詹天佑
这批小留学生们,他们每一个人都肩负为国效力、救亡图存的使命。詹咏介绍说,不仅是詹天佑,在这一批留美幼童中,一大批人将自己在美国所学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中国的海军、邮电、矿业、铁路等事业中。他们中有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有天津大学创始人蔡绍基、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在马尾海战、甲午战争中牺牲的邝永忠、杨兆南、薛永福、黄继良,沈寿昌、陈金奎、黄祖连。
可惜的是,1882年前后,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前一年,清政府下令所有留美幼童回国。这其中既有美国排华倾向的外部压力,也有保守思潮对洋务派攻击的内部干扰。当时,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九年的学习任务,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期间所承受的困难是可以预见的。
上图为詹天佑(第二排画红线者)和耶鲁大学同学;下图为詹天佑在耶鲁大学获得奖励
回国九年后建滦河大铁桥,沿用逾百年
回国后的留美幼童,面临的并不是马上可以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的环境。实际上,既有在华洋人对他们的冷嘲热讽,还有中国官员对科学知识的无知,他们甚至不能获得一些实际的工作。刚回国的詹天佑做过英语老师、绘制过海防图、修筑过广东沿海炮台。然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詹天佑学成回国的第九年即1890年,他受命于李鸿章督修古冶到滦州的一段铁路工程。这项工程必须在黄河上建造一座跨河大桥,负责该工程的国外工程师们束手无策,重任因此落到詹天佑身上。
滦河大铁桥是中国第一座铁路大桥
詹天佑分析了国外工程师失败原因,又实地勘测、认真测算、反复实验后断然改变桥址,并最终大胆采用当时的新技术“气压沉箱法”建造了桥墩。其地基部分采用混凝土浇筑,用中国古代工匠修筑城墙的老方法以糯米和石料砌成。经过四年时间,滦河大铁桥如期完工,并成为了中国第一座铁路大桥。这座桥经历100多年风雨,历经黄河泛滥、洪水冲击、唐山大地震等考验,一直屹立不倒直到被新桥替代。1948年11月国民党军队溃败之前,曾想炸毁大桥,但均因其牢固而未成功。
再三澄清专利权,詹天佑强调自己是借用
如今詹天佑一生的成就早已被国人所铭记。在讲座现场,作为后人,詹咏非常恳切地纠偏了一些误读——火车自动挂钩和之字型线路设计并非由他曾祖父詹天佑所创造。
现珍藏于詹天佑博物馆的火车自动挂钩
火车自动挂钩被认为是詹天佑创造,这一传言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还有传言说詹天佑是受两个女儿手牵手的场景启发。但实际这一挂钩是1868年由美国人发明、创造并获得专利权。詹天佑回国后依然汇款给耶鲁大学的美国同学,托其购买最新行业杂志以获得前沿科技动态。詹天佑从杂志中了解到了这一自动挂钩并引进了模型。
詹天佑一再向众人解释这一挂钩并非他发明,他只是进行了选用,“不能贪他人之功”,但传言已经流传开来。今天,詹氏后人已经将这一自动挂钩送入詹天佑纪念馆,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
上图为八达岭段京藏铁路之字形线路的设计,下图为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詹天佑
而之字形线路的火车路线设计也有这样的专利误传,这一设计解决了八达岭段京藏铁路的工程难题。这一火车路线设计最早也是在美国使用的。八达岭段铁路需要凿山造隧道,但是因为当时詹天佑没有设备、没有资金,不得不采用之字型火车路线设计,让火车翻山越岭。
詹咏表示,他的曾祖父没有发明这些技术,但技术的运用也绝不是简单的搬来照抄。詹天佑在充分勘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才敢于将新技术用于巨大的工程,创造性地借鉴他人的技术同样有很大的风险。詹咏认为,他的曾祖父在这方面所表达出来的勇于敢为的创新精神和他为民族争光的思想密不可分,也是这位历史名人应该受到后人纪念和崇敬的地方。这种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
一生不断为维护中国路权而努力
詹天佑,字达朝,字代表着家中的期待。但实际詹天佑还有一个更被广为熟知的号——眷诚,是朋友们给他取的。詹咏介绍说,这是因为曾祖父待人接物真诚真实。作为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一直心怀家国,一生中不断为维护中国路权而斗争。
1912年,詹天佑与南下的孙中山等合影
1912年孙中山南下广州第一站就是和詹天佑见面,畅谈全国铁路网的建设和规划。当年的5月詹天佑就被任命为粤汉铁路总工所的会办,掌管湖北、湖南两省粤汉铁路的修建的工程事宜。9月,孙中山辞去了民国大总统,并就任全国铁路督办,他在北京向记者们宣布,邀请詹天佑等五人筹建全国铁路建设。这时,他们拍下了珍贵的照片。
1913年6月,詹天佑被任命为中华民国交通部首任部长。期间,他对新成立的民国政府满怀希望,认为终于可以全身心地展开社会建设,满腔热情地投入铁路建设事业当中了。但是现实无情打击了他。汉粤铁路建设期间,民国政府依然向德法英美四国银行借款,没有办法充分掌握路权、财权。因此,詹天佑极力维护路权和中国工程师的权益。
在人生最后的七年时间里,詹天佑在武汉主持全国铁路技术指导工作,建章立制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同时他也培育了更多中国科技青年人才。在欧美同学会上,詹天佑曾说,“立国之材应各处所学、各尽所知,不受外物,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是詹天佑对青年工学家的期许,也是他本人对国家的承诺,是他奋斗一生的写照。
大图为1919年出席巴黎会议的詹天佑,小图为幼年的他
1919年詹天佑出席巴黎远东会议,虽体力不支仍为中国路权据理力争。4月20日回到汉口四天后病逝。在病床上,58岁的詹天佑弥留之际关心的仍然是国家路权维护、铁道建设和人才培养,却没有留下一句对家庭的关照。
作者:童毅影
照片:经主讲者授权来自PPT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