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傅盛裕
史蒂芬·霍金的传记片《万物理论》11月7日在北美上映。和传统的传记片不同,《万物理论》改编自霍金前妻简·王尔德的回忆录《飞向无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记述的也多是两人在校园时期的爱情故事。或许是因为对霍金理论建树的忽略,《万物理论》上映伊始便遭遇了影评人的诟病。
但跳脱此间的是非来审视,《万物理论》作为对名人特定时期的描绘,取与舍、去与留,可能蕴藏着深远的动机:浩渺苍穹,未及人心难懂。虽然玄妙的理论未必凡人皆可涉猎,对心灵的艰难探寻却是终须直面的问题。
向舞者学演“渐冻”
《万物理论》聚焦于霍金和简的校园时光。在剑桥求学阶段,霍金与简相爱。当21岁的霍金被诊断出患有“渐冻人”卢伽雷氏症之后,简依旧决定与霍金结婚。片方提前曝光的结婚照,就定格在两人1965年携手的青涩时光。
患病之初,医生确认只有2年的生命可活,霍金由此陷入了长期的消沉乃至抑郁。相应地,及早流露的科研天赋也趋于“冰冻”。但在和简订婚后,霍金却告别了消沉,简给了他“生活的意义”。
饰演青年霍金的埃迪·雷德梅恩此前只是在校园里与霍金不期而遇。为了把握角色,他专门补习了艺术史和黑洞的相关知识,通过大量关于霍金的文字和影像资料来体味人物内心。考虑到霍金特殊的动作幅度,雷德梅恩向曾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设计僵尸动作的舞者亚历克斯·雷诺兹学习肢体语言,并前往伦敦运动神经元疾病诊所观察卢伽雷氏症患者。观察所得,逐一记录,再回到镜子前,练习肌肉的运用。
几番玩味后,雷德梅恩得出了如是结论:霍金对疾病甚至有些轻视。“确诊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去看过医生,永远以乐观的态度朝前看。”在他的理解里,支撑霍金的动力,也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是青春之爱、热情之爱、坎坷之爱、家庭之爱。
可关于爱,影评人似乎并不买账。国外主流媒体的意见多集中于《万物理论》过度放大了霍金的情爱故事,转而忽略了他在科学上的建树。作为传记片,这样的设定似乎有失偏颇。
考虑到《万物理论》改编自简·王尔德而非史蒂芬·霍金本人的自传,这种学理的缺失或能理解。可对霍金理论的拥趸而言,冀望看到“登堂入室”的艰深理论,收获的却是“凡尘俗世”间的情爱,难免要失望。
刻意隐藏的真相
海外有新闻杂志刊发《<万物理论>有多精确》一文,专门对比简和霍金的传记,直指片中的诸多事实出入。
譬如,电影中简是在酒吧中得知霍金患上了卢伽雷氏症,而现实中,诊断下发时,霍金和简尚未开始约会。又譬如,霍金在片中有一位叫布莱恩的室友,但现实却查无此人。
虽然有大量真实的片段,在《万物理论》的文本中找碴的观众和影评人却不在少数。尤其是霍金在1991年结束和简的婚姻,宣布爱上私人护士伊莲,这一段情史被刻意弱化了。
在简的传记里,有痛苦的记忆,但对霍金的描述仍充溢着温和、尊敬和爱护。影片想强化的,或许正是时间荡涤之后的温存。
就像《美丽心灵》没有直陈艾丽西亚一度要求和纳什离婚,霍金和简的结局也是某种“禁忌”。于电影而言,纳什需要一个完美的艾丽西亚;霍金也需要一个共度时艰的简。这是圆满的魔障,也是暖心的需要。
霍金本人去看了《万物理论》。2小时过后,看护拭去霍金眼角的泪水。“有那么几场戏,我甚至觉得看到的就是自己。”这是他的赞许方式。
《万物理论》是史蒂芬·霍金的传记片。主创表示,侧重传主的感情生活,因为“人心之中蕴藏的宇宙洪荒,并不逊于头顶的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