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
猝不及防,又有一支广告占据了朋友圈。连续2天,一篇名为“百雀羚神广告又来了”的文章,从广告圈内“刷屏”刷进了普通用户群。
广告始于凭窗而立的旗袍美人,微风拂起裙摆,手枪若隐若现。告别动图,来到下一幅长卷轴:美人上街,一路走过当时风貌,阅尽人间风情。不知不觉,手指划屏约4米后,画中美人举枪,命中那个叫“时间”的对象。
之所以“封神”,4A公司的小伙伴们可以给出种种理由。譬如它把段子式的人生道理嵌套在长文中;譬如它那4米多一气呵成的竖式排版被比作电影里的一镜到底,甚至是“手机里的清明上河图”;又或者“陪你与时间作对”这样的广告词同谍战元素嫁接,“狠狠耍酷”打通了这个80多年的品牌与年轻人的命脉……
但千好万好,恐怕离不了一点———手机终端的那些人,对于民族品牌从来都挥不却的记忆,更舍不掉记忆里的温度与情感。这些中国美学、人情味道,就像茶的味道一样,是咖啡或可乐永远取代不了的。
当大多数护肤品营销强调的都是高科技或者明星脸,这则广告凭旗袍、老电影、中式照相馆织出一张怀旧的网,哪怕此时你我的梳妆台上摆的是其他品牌,但顾念旧情,依然忍不住按下转发。所谓旧情,既是这款产品80多年的历史,也是手背上仿佛仍可推开的触感,更包括这则广告里提到的中国第一家自建百货大楼先施公司,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老上海照相馆的揽客手法,旧式的街边店招,以及街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标语口号。这些林林总总的元素符号,记忆与当下关怀相互交织,呈现出特定时间的大众生活、工业生产、社会美学,它们与此后热水瓶上的红双喜字样、铁皮饼干盒上的工人农民图像异曲同工,都因融入过生活叙事而与我们有着天然纽带。虽因城市生活更新与消费需求变化,有些民族品牌一度与时尚格格不入,可一旦包蕴其中的人文情感被激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去年“翻红”的“六神花露水”也是同理。一众类比大牌香水的广告词里,“妈妈的手帕”“外婆的蒲扇”“夏天的洗澡水”最具杀伤力。与其说那缕清香细密绵长,不如讲,“六神”两个字早在集体记忆的维度里坐稳一席。还有近年来逆袭的“回力球鞋”“英雄钢笔”“海鸥照相机”“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它们从淡出生活到重回视野,升温的路径里都有一处相似路标———与时代片段相连的精神文化沉淀。
其实,类似的记忆沉淀不只存在于商业广告里。它们有些化作了经典相声贯口,比如“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有些变成文字,就像文艺一些的“吃货”,会从鲁迅、老舍、王世襄、汪曾祺的文章里捕捉“稻香村”的气味;还有些演变成为生活美学的新宠儿,君不见越来越多“潮人”开始将搪瓷杯、上海牌手表、红灯牌收音机当作复古的风向标。
广告界是敏感的,他们开始笃信,“没有中国元素,谈什么生活风度”。在敏锐的文案手看来,消费者的心理正从怀旧向着冀望民族品牌振兴而变迁。
是时代让百雀羚广告成为了幸运儿。接下来,好广告能否代表好产品,还有多少同行者能借机拥抱春天,这是更多民族品牌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