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王雅捷主演的农村题材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不久前以超5.7%的收视率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收官,一直以“时尚”形象示人的吴秀波,首次尝试扮演村官。有意思的是,这部前期没多少宣传,题材“很乡土”的电视剧,却在网络中意外引发热潮,不仅全网点播超过5亿次,就连“文青”扎堆的豆瓣网也给出了8.3的高分。吴秀波谦虚地说,靠追星拉收视,他个人的光环没那么大能量。在评论家眼中,给合适的内容找到合适的形式,是国产电视剧产业升级最重要的尝试。很多观众说从马向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工作中的种种挑战。而在对话电视制作者的过程中,他们认为,节奏、画面,甚至音乐的选择正在演绎一场国产电视剧的“美学进化论”。
“时尚精英”也躲不开的一地鸡毛
吴秀波演村官?他的“时尚”能适应吗?无论是《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医生,还是《离婚律师》里的池海东……精致的略带白色的胡须,不仅象征着他“精英”阅历也代表了“时尚”品位。但是《马向阳下乡记》里,没有了胡须的吴秀波,临时顶替别人,跑去“不需要导航,靠屁股蹦跶就知道到了”的大槐树村下乡,他原本城里商务局科长的阅历不灵了,也根本不需要耍酷爱玩的所谓时尚。
有人说《马向阳下乡记》其实是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一开始,马向阳并没把第一书记这份活儿当回事。他随口就说“我去当第一书记,当一年”,并提醒领导“等我回来后,您一定要继续把我派到重要岗位上锻炼。”他把去村里当书记视作修身养性,钓个鱼弄个蛐蛐,混一年半载就回去“高升”。
但是,第一书记的身份让他无法躲过村里的一地鸡毛。马向阳下乡之后,“对手”不仅有蚊虫,把他吓醒的羊,还有村民。比如老祖奶掉进化粪池之后,有人就把马向阳推下去“救人”,救了人之后,他爬出粪坑又只能跳进冰冷的湖水中洗澡,最后裹着个被单招摇过市。家族斗争、土地问题,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留守妇女儿童,马向阳面对的事情和人,和他的“城市规则”格格不入,一次次让这个科长出洋相。生活、工作、管理,凭借马向阳骨子里的敬业和执着,他为乡亲们开超市、修马路,用自己城里的资源解决村里的问题,带领大槐树村走向致富。而他本人也从下乡时被人耍得团团转的城市青年,变为人人夸奖的“有为青年”。有意思的是《马向阳下乡记》中没有一个坏人,主创既没有刻意展示农村人的纯朴,也没有过分渲染他们性格中的局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戏剧冲突。剧中的“大反派”是名叫刘世荣的大家长,他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是掌握着村里的大事小事。他最初认为马向阳只是来“刷一下”政绩,不会好好做事,所以不相信他,想看马向阳的笑话。通过40集的篇幅,他看到了马向阳的踏实和诚恳,最终接纳了这位城里来的村官。
拒绝“神剧”,轻喜剧也可以有情怀
电视剧怎么拍?什么样的片子能进央视一套黄金档?这个问题让很多电视人和制作公司苦苦思考,甚至苦心经营。《马向阳下乡记》编剧谷凯说,在创作之前在农村体验了半年,走访了40多个村,采访了60多位第一书记。该剧导演张永新则说,采用轻喜剧的样式,是希望大家在笑过之后能够停下来想一想。
“神剧”屡现是当下很多人对国产电视剧的一种印象。不少农村题材电视剧虽然没有抗日神剧那样“天马行空”,却也时常将农村人写成小心眼很多,喜欢勾心斗角的“灰色角色”,一些笑料也喜欢拿残障人士取乐。让许多对农村有了解的观众感叹不认识。评论家曾庆瑞说,以往一些农村题材作品常常通过某种矮化、丑化,来博取观众廉价的笑声,忽视了农村人基本的精神追求。有评论说,“马向阳下乡”的困扰也在于此,是否要拍成“马向阳穿越”或者“马向阳的爱情”?主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一集中,王雅捷饰演的周冰搀扶老人的段落,带出了进城务工造成的“空心村”现象,以及土地流转带来的种种问题,而马向阳上任后,冲突的剧情也时刻围绕着农村中最接地气的问题。主角马向阳的角色则始终围绕“第一书记”展开,表现了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将务实忠诚、廉洁奉公融进剧情里。著名评论家李准说,不是靠恶搞巧合、无厘头、低级趣味,特别是不是靠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来开玩笑,这种轻喜剧风格的美学追求禁得住考验。《马向阳下乡记》触及社会矛盾,但在另一方面也给人一种向上、温暖的感觉,使人们对农村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马向阳去的地方叫大槐树村,你知道为什么要叫大槐树吗?”豆瓣上有人这样提问,说自己觉得大槐树似乎有种温暖的寓意。
“‘大槐树’是一种情怀,是乡村生命的象征。”该剧导演张永新说,在民间语境中槐树就是生命的符号,就像我们听奶奶讲故事,故事里老有一棵大槐树。它不是什么名贵树种,但它的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它是我们创作者“乡土”概念的物化与升华。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