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锅炉钢管,也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的,因为宝钢、中国钢研集团等单位倾注十多年心血研制的钢管,不仅体现了能长达30年对抗600℃高温、30兆帕高压,以及多种腐蚀等恶劣工作环境的世界一流技术水平,更为我国推广“绿色”火电——60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立下了无可替代的汗马功劳。
煤炭,是我国目前发电使用的最主要能源。可它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却造成了我国巨大的环境压力。怎样使火力发电的利用更清洁高效?发展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是国际认同的技术方向。2006年,我国搭建起了首台600℃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2007年国家即决定全国推广。
于是,瓶颈出现了。首台机组完成了设计、制造,但全部采用进口材料,若要全国推广,关键材料不实现国产,就等于让外国卡住了我国能源装备的咽喉。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徐松乾回忆,当时锅炉内一种内喷管,日本卖方开出一口价——每吨数十万元,而如今实现国产后,价格已跌落到每吨10万元以内。而这种钢管在一台超超临界机组中的用量约为400吨。
宝钢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哈尔滨锅炉厂等单位,一起组成了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组,开展攻关。
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起江回忆,为了摸索最佳钢材配方,让它可以胜任超超临界机组中最困难的岗位——600℃高压锅炉中的岗位,并稳定“服役”30年,他们先后做了30多炉钢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几乎每天耗费的材料都价值几十万元,好在宝钢在科研上有宽容失败的氛围,只要技术方向有市场需求、符合国家战略,就允许技术人员不断在失败中探索。
终于经过十多年努力,攻关组在2010年实现了我国600℃超超临界机组关键高压锅炉管100%自给,国产高压锅炉管在国内市场份额已占到84%。
文汇报记者 许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