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烧卖,是浦东乡间一道流传百年的点心。传到郑玉霞,已是第四代传人。谈及家中几代人对烧卖的经营之道,郑玉霞说,“就是较真,一是一,二是二。”
传下来老法是这样就是这样
在浦东商场的临时摊位,郑玉霞现场免费教授下沙烧卖制作技艺。她包烧卖的速度很快,一张张烧卖皮仿佛在她的手里跳着圆舞曲,一舞跳罢,一道道裙褶毕现,鲜笋肉馅锁于烧卖腹中,酷似圆鼓鼓的钱袋子。
“你们现在学会了,将来到我们这里上班。别小看卖烧卖,等你们长大了,我们就上市了,做成连锁店、加盟店,还要开到海外去。”郑玉霞一边双手翻飞,一边跟四周围观的孩子们开着玩笑。
10分钟不到,100只烧卖整整齐齐地排在食品格里。
当天做,当天卖,不留隔夜货;现场蒸,现场吃,新鲜!“很多人说我们脑子不转弯,这样当天现做多吃力,但我们家就是这样顶真,母亲传下来老法是这样就是这样。”在郑玉霞看来,这也许就是她家烧卖好吃的最大秘诀。
浦东乡间小烧卖,浦西市民也买账
下沙烧卖在南汇地区流传百年,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得以登上更大的舞台。背后功臣就是郑玉霞的母亲——“下沙烧卖”第三代传人、原下沙饭店经理周丽娟。
彼时,这个聪明的餐饮店女经理瞄准南汇桃花节的大好市场,将下沙烧卖做得更应景:烧卖皮子先由机器轧成,再用人工擀薄成桃花形状。馅料配方上,咸的采用春笋嫩料和精瘦猪肉辅以精油合成,甜的以炒制的大红袍赤豆细沙佐以陈皮橘。成形的烧卖上笼旺火蒸10分钟即可端出,满街飘香,一下子迎来“桃红人面烧卖香”的美誉。
不过,这道美味很长时间养在深闺。这主要与它的限时供应有关。
“原来我们每年只卖2个月,最少的一年只卖了50多天。”为了坚守原料——新鲜春笋,郑玉霞说,以前她都说不准开店时间,“得问春笋什么时候上市”。
一名南汇本地人告诉记者,郑氏母女的“下沙烧卖”因而颇神秘,“春天里,门面突然开了,大家蜂拥而至;没几天,又悄悄关了。要吃?再等明年。”
2013年,“下沙烧卖”有了重大突破,“越江”在大连路开店。这是“下沙烧卖”首家、也是至今唯一一家浦西分店。郑玉霞为此还创新冬笋鲜肉馅料,“下沙烧卖”得以四季开卖。
“不讲质量恶性竞争,我不干”
2011年,郑玉霞的“下沙烧卖”成功入选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日隆,郑玉霞的担心也来了——“李鬼”横行。
郑氏母女的“下沙烧卖”在上海不过8家门店,结果从浦东到杨浦、长宁、静安等地,“下沙烧卖”分店比比皆是,有的还赫然在招牌下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
郑玉霞曾在一条民俗街租了店面,房东看着她生意好,没几日在隔壁也叫卖起“下沙烧卖”。郑玉霞卖3.5元/只,他们就卖3元/只。
“无证经营,用地沟油、劣质肉,这种不讲质量、恶性竞争,我不干。”面对“李鬼”,郑玉霞选择退出。
有人曾劝说郑玉霞用真空包装的笋,价格便宜的肉,直接用饺子皮。还有的肉制品供应商曾希望提供给她散肉,被她一一回绝,“我都看不清楚肉的部位,怎么敢用?必须给我整块整块的肉。”
最近,上大美院毕业的儿子顾郑一愿意接过家族衣钵,成为“下沙烧卖”第五代传人。“假冒的多了,我们就更要坚持,要买品牌肉。”儿子的话,让郑玉霞放心。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辨别真假,最近,这个年轻人还给自家的“下沙烧卖”设计了一个烧卖样LOGO,商标申请了专利,在微博微信平台上推广。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