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用硬措施、硬任务应对硬挑战
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将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二是全面实施“大气十条”,三是加大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水平,四是加大信息公开。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
我们现在的环境排污强度已经超过历史上峰值最高的德国和日本——超过他们二到三倍。我们面临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我们的治理主要体现在末端治理。过去几十年,节约的技术比如节能、节电、节水技术,清洁生产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它们的进步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进步。但这些红利没有释放出来,为什么?一是我们创新能力不强,还有就是环保政策没跟经济政策和发展政策深度融合。
■经济下行压力大,环保工作不能放松
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能靠保护落后来实现,要依托提高生产效率,依托技术创新,重要推手就是提高环保的要求。好的经济政策从来都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保本身也是当前和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有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突破:一是进行价格改革,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三是发展绿色金融,最后一定要加强监管。
3月7日,北京重度污染,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接任环境保护部部长职务一周的陈吉宁在梅地亚中心出席记者会,开篇就谈雾霾天,“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天,就会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
雾霾、土壤、PX项目、环保法、环保与发展的矛盾、环保系统的腐败问题、国际社会携手治污问题……对这些话题,陈吉宁一一回应。他的所有回答,几乎都以“下一步要做好几方面工作”为结语。
治霾不能靠老天
问:今天北京又是一个雾霾天,您有什么新的有力举措解决雾霾?
答:从国际经验和“APEC蓝”实现的过程看,要实现大气质量明显好转,不能靠老天。
去年,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80%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面积雾霾频繁发生。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大气十条”,从十个方面提出了35项具体措施。这是今后几年治理雾霾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我到环保部第一天,就让有关司局给我一个单子:去年一年大气污染治理做了什么工作,单子很长。
没有哪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用这么大的投入治理雾霾,我们是在用硬措施、硬任务应对硬挑战。
从国际经验和“APEC蓝”实现过程看,我们要实现大气质量的明显好转,不能靠老天。能不能做到?是可以做到的,但是难度确实很大。
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将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二是全面实施“大气十条”,三是加大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水平,四是加大信息公开。
问:为什么一说治霾,就要限制民众的日常生活,比如限车、限制街面烧烤,甚至限制开火做饭?
答: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每个人也是雾霾的制造者。不做旁观者,才能加快实现蓝天常在的梦想。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非常广泛、极其复杂,既有炼钢、水泥窑、燃煤等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污,也有机动车、船舶等移动源的排放,也包括装修、餐饮油烟等量大面广的排放。在北京、天津和上海,大气污染的机动车来源大概占24%,餐饮、汽修、装修涂料等来源所占比重大概在10%。
治理雾霾,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一方面,我们将认真落实“大气十条”明确的各项治污任务,特别是强化企业治污,落实企业作为治污主体的责任。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受害者,每个人也是雾霾的制造者——每个人的排放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环境污染治理是每个人的责任,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转变那些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少开车,少放一些烟花,节约用水、用电。
节约的技术“红利”没有释放出来
问:能否明确告诉我们,我国现在的环境污染究竟有多严重?
答:总的来看,污染物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容量。
我们的四项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今年已经提前完成“十二五”的减排任务,氮氧化物和氨氮预计也会按期完成。一些常规的污染物在国控断面上已经出现持续稳定好转的局面。但是总的来看,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已经接近或者说超过环境容量,在一些地方、一些时段,超过还比较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问题。
我们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特殊发展阶段,只要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就会出现。我们历史欠账也比较多,还要在解决新增污染排放的同时解决老的问题。
环境科学有个很重要的曲线叫“库兹涅茨曲线”,随着经济的增长,污染物排放量会增加,到转型期后,污染物排放会下降。我们的峰值比较高,对比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国家,从人口密度和工业化带来的单位土地面积排放量来讲,我们现在的环境排污强度已经超过历史上峰值最高的德国和日本——超过他们二到三倍。我们面临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中国环境问题,不能够操之过急,也不能期望过快,更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懒政不作为。
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包括体制优势和制度优势。我们现在的经济模式总体上是粗放式的,环境治理又何尝不是粗放式的呢?我们的治理主要体现在末端治理。过去几十年,节约的技术比如节能、节电、节水技术,清洁生产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它们的进步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进步。但这些红利没有释放出来,为什么?一是我们创新能力不强,还有就是环保政策没跟经济政策和发展政策深度融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谈到了环保税立法的问题。随着创新能力的增强,随着政策深度融合发挥作用,环境治理进程会进一步加速。
问:怎么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好的经济政策从来都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
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也非常艰巨,破解和平衡它们之间的矛盾,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我们不能回到粗放式发展老路上,经济下行压力大,环保工作不能放松。在全球竞争的经济体系下,企业要做大做强,不能靠保护落后来实现,要依托提高生产效率,依托技术创新。其重要推手就是提高环保要求。好的经济政策从来都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违背自然规律,最终也会违背经济规律,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环保本身也是当前和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未来几年环保投资需求大概在8万亿元到10万亿元的水平,这个投资没有重复建设,长期受益,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好动力。我国过去三年全社会环保投资每年大概新增1000亿元,问题是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政府投入占比在30%到40%之间,还没有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到这个市场。
有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突破:一是进行价格改革,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三是发展绿色金融,最后一定要加强监管。
试点将环境保护纳入干部政绩考核
问:新的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部将怎样让环保法成为真正的利剑?
答: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把守法变成新常态。
环保部将出台环保法的实施细则,包括落实政府责任。环保法规定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国家对地方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最近我们已经公开约谈两个城市的政府负责人,这就是要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我们要在一些地市试点,怎样将环境保护纳入到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去,怎样进行干部的离任环保审计,或者在经济审计中纳入环保的内容。
好法律不是apiece of paper(一纸空文),不能成为“纸老虎”,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环保部今年将开展全面的环保大检查,全面排查违法企业,特别是未批先建的企业,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要让企业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而是底线。要彻底改变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把守法变成新常态。我们还将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我们要对30%以上的市级政府开展督查,解决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作为”行为。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的协调配合,强化环保执法的司法监督,强化自身的队伍建设。
(本报北京3月7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