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文献资料不受损坏,“盛档”文献库常年保持低温且极少对外开放。近16万件公文、信函、舆图、照片、章程与合同等历史文档资料,依据档案学与图书馆学的规范,被整齐地安放在柜中封存。图为盛宣怀档案库内景。
本报记者 童薇菁摄
■本报记者 童薇菁
“野鸭排骨川膘配安豆栗子泥、冷冻羊鹅肝、洋龙须菜跟黄白汁、蘭蒙(朗姆)酒冻……”在上海图书馆近16万件“盛宣怀档案”(简称“盛档”)中,一张宴会菜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菜单上列有八道西式美味、六道传统中餐,在取材与烹饪手法上即便在今日看来也颇有创新意味。盛宣怀受李鸿章之托,为其亲自设计了这份融合中西佳肴的菜谱,以宴飨洋人。上海图书馆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说,晚清重臣的生活已非常西化,洋厨子也屡见不鲜。这份菜单从侧面反映了李鸿章、盛宣怀这些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熟悉洋人生活的盛宣怀是一位饕客,也是一位特别认真的饕客。将菜单呈给李鸿章之前,盛宣怀提笔在草拟稿上修改,将原来的中菜“熘冬笋”圈改成了“鸭腰子”。按盛宣怀的工作态度,手办们会先照着盛宣怀的口述草拟一份,呈他过目修改后誊抄发出,底稿则束阁保存。如此,才留下了今日煌煌“盛档”。
上周,记者跟随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研究员王宏,一同走进保存“盛档”的地下库房。为了保证文献资料不受损坏,“盛档”文献库常年保持低温且极少对外开放。打开密封的柜门,终于得以窥见“盛档”的真容:近16万件公文、信函、舆图、照片、章程与合同等历史文档资料,依据档案学与图书馆学的规范,被整齐地安放在柜中封存。
昨天,百卷本《盛宣怀档案选编》正式首发,一些从未公开的史料细节,从浩瀚档案中“浮现”。刻有篆书“实事求是”的盛宣怀私人印章,答就处理日本间谍案的书信,专门用来整理、归档信件的刻章,请留学生但焘在日本代购书籍的购书单……这些珍贵史料细腻而丰满地还原了盛宣怀以及那个时代的晦明风雨。
事必躬亲,智虑周详
李鸿章曾赞盛宣怀“精明稳练,智虑周详”。盛宣怀也常自律“持坚忍之心力,成紧密之条理……不致有名无实。”身居要职见多识广的盛宣怀,一生始终秉持着小心与谨慎的做事态度。
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一时间,大清境内出现了大批乔装成学生与商人的日本细作,四处活动。郑观应得知后义愤填膺,提笔写信将情况告知盛宣怀,希望立刻抓捕。然而,盛宣怀给郑观应的回复却极为冷静克制:“……此事应着伍廷芳(时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赫德(英国人、清海关总税务司)查国际法办理。”王宏告诉记者,他翻看过大量盛宣怀与洋人做生意的商约和谈判公文,发现盛宣怀遇事必定据理力争,但行文中永远都“条理清晰、有据可查,细节处谨小慎微,绝不意气用事”。
在一封“赵丹自西门庆安里呈盛宫保大人钧咨”的信函上,有一枚“宣统二年正月”的红色印章赫然醒目。当时,盛府的“文书师爷”(手办)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来自各方的书信,盛宣怀为了方便日后归档,刻意命人打造了这种印章,每月一枚。手办们收到书信后,便会在第一时间敲上当月红印,等盛宣怀阅后再做保存处理。凡经盛宣怀签发的文书,一般都要经过书办草拟、誊清修改、再修改等三稿甚至是更多稿才能发出。即便是盛宣怀到了晚年,即便是他卧于病榻,对于“函电属草”这样的细小之事,盛宣怀也从未疏漏。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901年),一纸上谕降宗人府府丞盛宣怀手中。这份上谕被收录在“盛档”中妥善保存。两年前,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面对内外交困的政局,盛宣怀参与联络南方各省督抚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充分展现了他的洋务与外交才干。
在这纸新敕命上,已近花甲之年的盛宣怀被派充为会办商务大臣,“议办通商行船各条约及改定进口税则一切事,宜并著就近会商刘坤一、张之洞妥为定议。税务司戴乐尔、贺壁理均着随同办理。”按清时制,懿旨达命将由皇室收回,盛宣怀令手办仔细誊抄一份,束阁保存。在黄显功眼中,这位中西兼通、观念超前的洋务运动干将、实业家,具有极为明确的“档案意识”。
刻一方“实事求是”印,吏治民生两手咸宜
1870年,盛宣怀放弃了投奔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机会,入李鸿章幕府办理赈务。此后,出任轮船招商局会办、赴湖北开采煤铁、设立天津电报总局、督办华盛纺织总厂,成立上海铁路总公司……“盛宣怀”三个字从此与中国近代工商业密不可分。
王宏小心翼翼地向记者展示一张“华盛机器纺织总厂股票”,在盛宣怀以督办的身份落款之后,按上了一枚印章。这方印章用篆书赫然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字。盛宣怀为北洋大学定下的校训,同样也是这掷地有声的四个字。这方盛宣怀的私人印章在其信札中频繁出现,代表了盛宣怀一生为人处事的准则。
作为中国第一位红十字会会长,盛宣怀的慈善事业至今为人乐道。但人们或许并不了解的是,盛宣怀当时主持的“愚斋义庄”在运营与管理方法上,与早先“义庄”的概念完全不同。“盛档”中有关赈灾的档案就不下1.6万余件,与盛宣怀密切相关的赈灾档案就占到了近一半的数量。依据留下的这些照片、约书、账目表,研究人员介绍道,“义庄”这种发自民间赈灾机构,原来的财产来源是依靠收取土地税,但“愚斋义庄”的资金来源却是盛宣怀在汉冶萍公司股份收入的一部分。在管理上,盛宣怀成立了管理董事会,其中组成人员有盛氏家族中人、汉冶萍公司成员、社会精英人士,打破了完全家族式管理的窠臼。“义庄”的接济范围也逐渐扩大,从乡镇走向了全国。
搜罗今日之梓楠,培养他年之桢干。1902年,由廉泉等人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出版机构之一--“文明书局”中就有盛宣怀的股份。作为洋务运动的实干家,盛宣怀最能体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价值所在。研究人员在整理“盛档”的过程中发现了盛宣怀留下的许多海外购书单,其中大多是托友人、朋友在日本“代购”,如当时留学日本的学生但焘等人。开出的书目中不乏古籍善本,但更多的却是卫生、教育、法律、金融等“实用类”书籍,数量达千卷,填补了中国出版业在该领域的空白。
相关链接
《盛宣怀档案选编》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档案丛刊》项目之一,由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00册。其中《慈善编》17册,《赈灾编》19册,《铁路编》17册,《电报编》16册,《典当钱庄编》16册,《文化教育编》15册。这是上海图书馆揭示馆藏,开展文献整理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
上海图书馆所藏盛宣怀档案是我国著名的近代名人档案,有近代中国私人第一档之称,从上世纪50年代起深受学术界关注。1996年上海图书馆成立了盛宣怀档案整理小组,按照图书馆对档案文献整理的要求,开始对一箱箱杂乱无序的“盛档”进行一页一页的整理编目工作,经过九年的努力,至2005年底完成了全部编目工作。在此基础上,实施了“盛档”元数据库建设和原件的扫描工程,为“盛档”研发了专用数字库平台。2008年8月“盛档”元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成,共收录“盛档”157564件,共78.7万拍(数码档案)。2008年12月,由吴建中馆长领衔,上海图书馆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正式签约,承担国家清史项目《盛宣怀档案选编》的编纂工作。为方便学者有效地利用和研究“盛档”,编纂方案几经调整,历时六年,从馆藏近16万件的“盛档”中精选编成此煌煌一百册。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