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舞蹈《丝路心韵》以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艺术化地呈现今日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表达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宋洁领舞,上海市舞蹈学校、上海体育学院参与演出(图片由米兰世博会上海艺术团提供)
本报特派记者 王彦
当地时间6月8日晚,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专场演出以多媒体舞蹈《丝路心韵》开篇,铺展出一幅“一带一路”的壮美画卷,也带来中国艺术的国粹、精粹与荟萃。
LED屏幕幻化成无边的沙漠,舞者的身影述说着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艰辛;巨大的船桨搏击一望无垠的海洋,“水手们”的奋力划动组合出郑和七下西洋的壮观。从陆地到海洋,2000多年来,两条丝路驼铃声声,舟楫相望。而新世纪里的两届世博会,从2010年中国上海到2015年意大利米兰,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到终点国,一条丝路串起两国艺术家的情谊。
明珠点点,撷取沿途各民族风光
西安、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LED屏上渐次亮起城市的名称,犹如散落在丝绸之路上的点点明珠。狭长的舞台两侧,敦煌“飞天”、“千手观音”翩跹而来舞至台中央——这是带有浓厚中国传统风韵的舞蹈。此后,或娉娉婷婷,或铿锵有力,舞步飞旋与霓裳柔转间,西域风、印度风、土耳其风,直至意大利风,纵横交错的古代商贸之路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内陆与海洋,沿途的各民族文化艺术风情在《丝路心韵》的卷轴中徐徐展开。
“从一年前接受任务开始,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创意,来为这台演出‘点睛’。”上海文广局艺术总监滕俊杰是本次上海艺术团团长,该团承担了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和“上海活动周”活动的全部演出任务。既能把中国最顶尖艺术家们的风采展现给世界,同时又给中国国家馆日和上海周刻上各自鲜明的印记,是滕俊杰与上海艺术团的考量。最终,一段撷取“一带一路”沿途地域的文化形式、融合不同民族风情的舞蹈作品,进入导演组视野。“‘一带一路’是我们的国家战略,而中国与意大利又恰好处在丝绸之路的两端,《丝路心韵》是最切题也最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各国人民共鸣的选择。”滕俊杰说。
最重头的创意既定,但节目的编排却并不如想象中顺畅。中国国家馆日专场演出导演侯捷算是“世博专业户”,2002年上海申办世博,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演出,她都承担重要角色。此番再度操刀晚会,理当驾轻就熟,但米兰世博园大剧场的特殊舞台设置,给导演组出了两个难题。
“意大利方面到5月中下旬才把舞台图形发给我们确认。”侯捷回忆,直到那时他们才发现,即将演出的舞台是少见的狭长型,比现今电视输出的169的画幅更窄,这不仅决定了表演的队形、走位要重新规划,就连LED屏上配合3D呈现的视频也必须重作调整。不仅舞台特殊,出访演职人员的数量也受到严苛限制。对于这样一台展现恢弘主题的多媒体舞蹈作品,必要的演员人数是节目成功的保障。如何使有限的演员名额“人尽其用”成为上海艺术团的一大课题。
最终,大气宏阔、美轮美奂的《丝路心韵》在米兰世博会首演成功时,很少有人会想到,那段弥补了舞台纵深欠缺的3D视频,是在导演组到达米兰后才完成最后一次调整的;更少有人会看出,舞台上袅袅身姿的群舞演员里,有不少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武术表演《太极人生》的主角。导演侯捷笑言:“这种包容、共享、互惠的本质内涵,也恰巧与‘一带一路’相契合。”
旧曲新谱,给田野披上华彩
麦浪翻滚,炊烟升腾,LED屏上冲击视觉的是中华大地上的良田美景、山川河流,更让现场观众震撼的感官无疑属于听觉。被欧洲媒体誉为“金手指”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吴牧野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回荡在米兰世博园大剧场中。似乎是耳熟能详的曲调,又仿佛旋转出无穷变奏,台下的海外华人倾倒于旧曲新谱的魅力,同在观众席的爱尔兰世博馆总理事约翰·肯尼迪则如此感慨:“中国的钢琴家用李斯特改写舒伯特的热情与心智,把麦田粮地的层层波浪展现了出来,叫人仿佛看见了一颗颗晶莹饱满的谷物颗粒。”
4岁学琴、5岁登台,从小学艺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28岁的吴牧野已然蜚声国际。此番受邀作为上海的艺术家回国创作,年轻的钢琴演奏家坦言:“心里始终涌动着一股热情,想把记忆里中国最美的景象、动人的故事汇成世界的语言表达出来。”几经筛选之后,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擦出他灵感的火花。“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田野寄托着许多人的情感,且歌曲本身具有嫁接西洋乐器的无限可能。”吴牧野说,他尝试着用语境般的主旋律对景物作片段性描述,在意象的结构里抒情,又从戏剧的架构出发,用节奏的参差把民族的精髓推到交响的境界。
去年的亚信峰会上,吴牧野曾压轴亮相。如果说彼时的舞台成就一颗中国艺术新星的腾空,那么此次米兰演出6分40秒《在希望的田野上》,便是这颗新星落入凡尘,引领世界各国观众同赴其境——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再暗合本届世博会“粮食”的主题意味,那一刻,是思与乐真正的相得益彰。
中西合璧,传统文化移步不换形
水墨、竹林、诗与禅、云海迢迢、罗裙飘飘,传统文化从来都是中国艺术家馈赠给世界的厚礼。而当传统美学里融入多媒体手段,民族文化中糅合西方经典,好一台中西合璧的荟萃,完美阐释“天人合一”、“和谐地球”的世博理念。武术《太极人生》、舞蹈《莲花心》、杂技芭蕾《东方天鹅》莫不如是,而交响京剧更是个中表率。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当地时间6月9日晚,京剧名段《大唐贵妃·梨花颂》前奏悠扬,史依弘踩着碎步飘然出尘时,背后是一整支管弦乐队。中国的梅派唱腔同意大利威尔第歌剧院交响乐团的和声在米兰世博园大剧场内激荡出灵魂。
在梨园行里浸淫20年,史依弘并不因循守旧,时尚与创新,是她喜欢的。舞台上,她不想错过传统曲牌与新的娱乐样式、西方戏剧文明相兼相融的艺术体验。于是,当其他同学都不知“戏曲声乐”为何物时,她跟随戏曲声乐家卢文勤苦练梅派唱腔;当京剧界都视演外国戏为畏途时,她把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改成了京剧《圣母院》;当很多演员还沉浸在国内戏园子里的掌声和鲜花时,她却带着《梨花颂》站在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及其他西方经典的舞台上……
唱着梅腔的史依弘没有被大师创立的门派框死,她希望能像青年时代的梅兰芳那样,在舞台上拥有创作力。至于京剧与交响的唯美交织,在史依弘看来,“移步不换形”,既是你中有我,亦留有独立风骨,这是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
记者手记 500位申城女性身着海派旗袍亮相米兰世博舞台
36年前,上海与米兰缔结为友好城市;5年前,世博的旗帜在这两座城市之间传递。此时,无论是中国国家馆日还是上海周的演出,也无论是用海派风光点亮世博,还是以中国美声致敬意大利,由友城道声问候、送上喝彩,都是如此相得益彰。米兰你好,这是来自上海的祝福。
高领、低领,长袖、无袖,琵琶襟、如意襟,女人如花,旗袍如梦。6月9日的米兰世博大道上,茉莉花暗香浮动,旗袍美千姿百态,一场充满浓郁海派风情的行为艺术点亮周遭。那是500位来自申城各行各业的女性,上至花甲阿姨,下到5岁的“世博宝贝”,每人一袭旗袍,给米兰带来海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光,也展示市民参与、人人参与的世博理念。
事实上,上海市民登上世博舞台的远不止这些美衣美人。采用全息技术展示的多媒体表演《时尚之城》呈现的是国际化都市的活力气质,请来二八少女演绎民乐《江南风韵》则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沪剧《燕燕做媒》唱的是地道乡音;魔术《“意”想不到》演的是舌尖上的乡情。
上海艺术团团长滕俊杰如此阐释上海周专场演出的定位:“上半场带有浓浓的海派风情,是打造上海独有的品牌。而下半场与意大利威尔第歌剧院交响乐团联袂,‘友城的乐章’则彰显了上海艺术水准的高度与世界性。”
国家馆日演出,《一杯美酒》《春之声》《我的太阳》《快给忙人让路》,4位在国际声乐舞台上屡获殊荣的歌唱家廖昌永、魏松、黄英、刘恋,向歌剧故乡的观众展示了来自东方的声乐造诣。而之后的上海周演出,《塞维利亚理发师》《图兰朵》《茶花女》选段则让现场伴奏的威尔第歌剧院交响乐团为之击节叫好。演出前晚彩排至深夜时分,双方都意犹未尽,“我们为威尔第乐队的现场伴奏震撼,他们为我们跺脚、拍琴,双方颇有些棋逢对手、酣畅淋漓的感受。加之威尔第交响乐队的指挥是许忠,也是出自上海的艺术家,我们更是感觉一见如故。”廖昌永坦言,回到歌剧的故乡来演唱,是对意大利歌剧的致敬,而国际舞台的认可让他萦绕心头的愿望更为强烈,“我参加过爱知、上海、丽水几届世博会演出,下一届在迪拜也同样会去,希望有一天能带着中国的原创歌剧唱给世界。”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