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记者叶松亭 摄影 潘玙祺 安尼 王嘉赫 杨子
一项新技术,从走出实验室到走进千家万户,这段距离看似不远,但却被业内人士无奈地称作“死亡之谷”。
同济-拜耳研究院夏季考察队日前走访了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了解他们如何在“死亡之谷”上方,架起一座座产学研转化的桥梁。这也是研究院连续第四年组织夏季考察,了解先进材料的最新学术动态、探索前沿技术的产业应用。
“魔镜”来了!
研究所材料化学研究部目前正在进行一项有趣的转化:尽快将“魔镜”推向市场。
“魔镜”是一种特殊的玻璃,平时是透明的,但可随时变成一面镜子,用来作为建筑物的窗户,能有效调节室内温度。
不过,这项技术刚走出实验室时,基本无人问津。原因很简单:切换状态需要注入少量氢气,但普通写字楼和住宅中没有氢气发生装置。
经过反复试验,科研人员找到了解决之道——给“魔镜”加装一个附加装置,需要“变形”时,就对空气中的水气进行分解反应产生氢气,从而让“魔镜”可以独立运行。
不过,眼下“魔镜”距离推向市场还有一个问题:成本过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研究部研究企划室的片冈祥说。
环保房屋各有特色
随后,考察队参观了位于茨城县积水公司的“Eco First Park”(生态优先园区)。
最近几年,各地都推出了部分环保实验性房屋。尽管如此,园区里的这组环保房屋,依旧“个性”挺足。
例如,集成多项环保科技的“明日屋”,通过“建筑光伏屋顶一体化”和两组蓄电池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又通过容量4000升的雨水收集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还在屋内墙角装了组一人多高的柜子,里面用LED灯培养可供食用的蔬菜,与屋外小菜园互补;此外,床头装有传感器,每当太阳光照射到一定角度,床头便会慢慢抬起,窗帘也会缓缓拉开……
与“明日屋”不同,“风之家”里没有太多高科技设备。这座传统样式的木屋,最大的秘密在于通过被动式设计,在屋内外形成气流循环,即便是夏天,住在其中也不用开空调。
此外还有以“抗震”为卖点的“木之家”等。据房屋建设方介绍,即便是几座房屋之间的那片草地也“暗藏玄机”,里面种植了五种不同的植物,其中三种可供小鸟筑巢、另外两种会吸引些蝴蝶等昆虫,“我们的目标是在院子里形成一个环保、美观的微型生态系统。”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