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4日上午,上海召开工作大会,宣布撤销闸北区、静安区建制,设立新的静安区。由此,9月初官方透露的两区撤并正听取意见的消息,到今天最终落地。由此,上海中心城区出现首个真正“跨苏州河而治”的区,其背后意味着什么?自2000年以来,上海作了五次行政区划调整,有何贯穿始终的思路,接下来会剑指何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坊间流传,9月7日晚,上海官方透露,关于闸北区静安区“撤二建一”的工作,正在酝酿和听取意见过程中。如果要做9月份上海新闻排行,这条无疑位居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新世纪以来上海第五次区划调整。在这次变动之前,各界印象深刻的有三次:2000年的“黄浦+南市”,2009年的“浦东+南汇”,以及2011年的“黄浦+卢湾”。但为何说这次是第五次呢,因为很多人容易忘记另一次相对较小的变动:2005年,长兴和横沙两岛,由宝山区划归崇明县管辖。
不管在哪里,调整行政区划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一般都会经过较长时间的研判,需要作通盘考虑,决断时也会非常谨慎。从这次的落子,再观察这些年来区划调整中曾落下的子,是打量上海发展思路的一个特别角度。
区划“加法”是怎样考虑的
这15年来,上海的区划调整都是在做“加法”。但谁和谁加在一起,足以让坊间人士饶有兴味地聊上好久。其实,“联姻问题”不仅有趣,也体现眼光与思路。
前四次“加法”基本不出意外。黄浦和南市都是上海的老城区,气质相近且南北紧邻,中间只隔了一条人民路。而且,外滩在两区辖内,但由于区划问题,一直没有形成一条贯通的滨江大道,外滩景观带成了一条“断头路”,南北各异、泾渭分明。
长兴与横沙划归崇明,是要形成长江口三岛联动的“大崇明”格局,探索发展方式的转变。它的性质与其他几次调整有所不同,在此不做赘述。
“浦东+南汇”被认为水到渠成,当年连用词都不同。其他几次区划调整,包括这次闸北与静安,都叫“撤二建一”,唯浦东那次特别,叫做:撤销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这是因为浦东的能级与南汇不可比拟,而且浦东一直是上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王牌。2009年合并时,浦东开发开放已近20年,需要有一次大动作推动其“二次创业”。
“黄浦+卢湾”有一定的“后世博”背景。当时,上海世博会闭幕不久,其浦西园区分属原黄浦和卢湾两区,世博会期间用作城市最佳实践区和企业馆区。两区合并后,无疑可以整体推进浦西园区的后续利用。同时,黄浦江的浦西滨江岸线在11年前黄浦与南市合并的基础上,继续在一个区划内向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