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邢晓芳 周敏娴
昨天凌晨,身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获知恩师周小燕仙逝,他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向海内外同窗以及无数关心着周先生健康的友人发布了这条悲伤的消息。
昨天上午9点43分,廖昌永登上了回沪的飞机,中午飞机一落地,他就马不停蹄赶往先生位于龙华殡仪馆的灵堂。记者拨通廖昌永的电话时,他刚刚帮忙布置好先生的灵堂,又从殡仪馆赶回先生位于复兴中路的家中。声音沙哑、明显带着疲态的廖昌永心酸地说:“先生这一走,一个时代结束了。”
回忆起见恩师的最后一面,廖昌永说那是五天前,他离开上海前往北京的前夜。当时,先生已经陷入昏睡,“有时她的双手还是向上挥起,就像平常给我们上课时一样”,动情地挥舞双手是周小燕指导学生唱歌时的标志性动作,此情此景让在场的人无不心酸。
赤脚走进音乐学院
即使成为了世界级歌唱家,廖昌永始终不会忘记自己当初“光着脚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的经历。
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音乐天赋过人,被上海音乐学院选中录取。从农村来到大城市,少年时代的廖昌永很自卑。每个月,他靠着三个姐姐轮流寄来的60元生活费过活,不敢和同学们一起吃饭,总是等到最后才一个人去食堂,只有考试期间才难得吃一次肉……第一次见老师时,廖昌永紧张得直接“逃”到了马路对面:“对我来说周先生就像是神一样的人物!”
当年的廖昌永不仅钢琴、乐理基础差,一开口还有浓浓的四川口音,是周小燕把他带回家,一句一句地纠正。几年之后,1996年、1997年两年时间里,廖昌永3次获得国际声乐大奖。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称赞他“才华横溢”,但当多明戈得知廖昌永从未在海外留学,全部由中国教授上课时,激动地对他说:“你有一位伟大的老师,你一定要介绍我认识她!”
从那以后,廖昌永立志扎根上海音乐学院,从读书求学到留校任教,他紧紧跟随着小燕老师的步伐,“她对音乐的爱、对学生的爱是那么浓烈和执著,她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感染着我。”
“先生是一名智者,更是一名英雄”
在周小燕的艺术人生漫漫长路上,有一个信念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终身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用自己的光和热,支撑起一座跨越东西方音乐文化、承续一个世纪中国音乐发展的智慧之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她是一名智者,更是一名英雄。”廖昌永感慨道。
周小燕是中国第一批站上国际歌剧舞台的歌唱家,但她不仅关注西方音乐和美声教学,也关注民族声乐的教学。她多次和廖昌永说:“在中国,你不要唱外国歌懵中国人;也不要到外国去唱中国歌懵外国人。你一定要到国外去,唱外国歌征服外国人;在中国,要唱中国歌打动中国人。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到国外去,推广中国作品、介绍中国作品、介绍中国音乐家。”
每次廖昌永举办个人音乐会前,先生总会关切地问:“小廖啊,啥时候排练?”在乐团排练之前,她只要有空就会让廖昌永到家里来上课,再陪着他一起到乐团合排。“从上台的步伐,到谢幕的姿势,乐句之间的气息呼吸,每个细节她都会亲自指导。”有时,他反过来心疼老师,“不忍心让她累着”。歌剧中心第一次排歌剧《弄臣》 时,先生腿骨骨折已经无法行走,却执意坐着轮椅也坚持要来看排练,“她不看不放心啊,因为艺术上学无止境”。先生总是要求精益求精,“我总能感觉到她的目光鞭策着我”,廖昌永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桃李满天下的周小燕先生会永远“活”在我们的歌声里,“活”在越来越丰富壮阔、日益蓬勃的中国音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