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著名武侠小说泰斗、报人、历史学家金庸先生迎来92岁寿辰。虽然对于金庸迷来说,金庸每年的生日都是一个节日,但今年似乎格外隆重。
一、金庸的早期历程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海宁查氏在明清时期可算得上是江南望族,查家族谱有字辈:“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其中査继佐、查慎行、查嗣庭等名人就出自此家族,民国时期的诗人穆旦(本名查良铮)、教育学家查良钊,都是金庸(查良镛)的族兄。
一般资料显示,金庸出生于一九二四年三月十日,但也有其它说法,诸如一九二零年、一九二三年等,甚至诞生日期都有二月六日等不同说法。而金庸本人对自己的生平一向讳莫如深,因此我们这里便默认他是一九二四年三月十日生人。
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里,金庸的幼功较之其它武侠作家来说定是深厚了许多,自小便熟读四书五经,很是扎实,按照本来的人生路线,或许查家又会多出一位学者。但生逢乱世,很年轻的时候他便远走他乡,建国后更是客居香港至今,为此我们不免感叹造化弄人。
我们常说金庸小说的戏剧性与文学性兼有,这话不假,他在学习了许多西方小说的精华并不断融入之前,就曾经做过编剧和导演,也因此非常熟悉如何调动观众(读者)的兴奋点,而早在他动笔写武侠小说之前,就曾作为《绝代佳人》的编剧获得过文化部编剧金奖章,创作能力可见一斑。金庸小说继承古典武侠小说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公认的盟主,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其作品艺术成就之高、影响力之大,至今无人能与其比肩。1999~2005年,金庸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笔名:
(1)金庸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2)姚馥兰和林欢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3)查理金庸先生还有一个笔名,叫做查理,可能大家并不熟悉,这是他读高中时老师给取的名字。还是1940年,他读高中一年级时,因为写了一篇嘲讽训导主任的寓言故事《阿丽斯漫游记》。结果因“亵渎师长,败坏学风”而被革出校门。然而,这篇文章不仅显露了金庸的文学才华,也充分展示了他敢于反抗强权,追求真理与正义的精神和勇气。到衢州中学后,金庸开始向东南地区的一家大报《东南日报》投稿。老师替他取了一个笔名——“查理”。“查理”撰写的《一事能狂便少年》、《千人中之一人》等文章,陆续在《东南日报》副刊《笔垒》上发表,得到好评。
作品: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其他作品:
《三剑楼随笔》: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三十三剑客图》:又名《卅三剑客图》。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带有自传性质的短篇小说。
《社论》:约两万篇,包括如《宁要裤子,不要核弹》《火速!救命!——请立刻组织抢救对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陆未结集出版。